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在异丙酚诱导发育期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异丙酚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孵育时间的异丙酚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7天:(1)浓度依赖性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异丙酚1μM组(P1组),异丙酚10μM组(P10组),异丙酚100μM组(P100组)。C组和I组神经元细胞分别用新鲜培养基和脂肪乳剂孵育3 h;P1组、P10组和P100组神经元细胞分别用1μM、10μM和100μM异丙酚孵育3 h。(2)时间依赖性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异丙酚孵育3 h组(P3组),异丙酚孵育6 h组(P6组),异丙酚孵育9 h组(P9组)。C组和I组神经元细胞分别用新鲜培养基和脂肪乳剂孵育;P3组、P6组和P9组神经元细胞分别用100μM异丙酚孵育3 h、6 h和9 h。应用ATP和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神经元细胞ATP及ROS含量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9、Cytochrome C、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JC-1)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结果:(1)浓度依赖性:ATP和ROS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10组和P100组中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10组比较,P100组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10组和P100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P10组比较,P100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10组和P100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与P10组比较,P100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2)时间依赖性:ATP和ROS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3组、P6组和P9组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3组比较,P6组和P9组中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6组比较,P9组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3组、P6组和P9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P3组比较,P6组和P9组中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P6组比较,P9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3组、P6组和P9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与P3组比较,P6组和P9组中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与P6组比较,P9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第二部分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在异丙酚诱导发育期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目的:探究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在异丙酚诱导发育期大鼠中枢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取发育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7天,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0.25%DMSO组(D组),100μM异丙酚组(P组),0.1μM鱼藤酮组(R组),10μM Coenzyme Q10组(Q组)和10μM Coenzyme Q10+100μM异丙酚组(PQ组)。C组、I组和D组神经元细胞分别用新鲜培养基,脂肪乳剂,0.25%DMSO孵育;P组神经元细胞用100μM异丙酚孵育3 h;R组神经元细胞用0.1μM鱼藤酮孵育1 h;Q组用10μM Coenzyme Q10孵育2 h;PQ组先用10μM Coenzyme Q10孵育2 h,再用100μM异丙酚孵育3 h。通过ATP和ROS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神经元细胞ATP和ROS含量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me C、Bcl-2、Cleaved-Caspase-9、Bax及Apaf-1等凋亡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JC-1)检测各组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结果:ATP和ROS测定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组和R组ATP含量明显降低,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PQ组ATP含量明显升高,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组和R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Q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PQ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P组和R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Apaf-1、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PQ组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Apaf-1、Bax、Cleaved-Caspase-9和Cytochrome C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体Ⅰ,导致神经元凋亡,产生神经毒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METTL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特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深入探索METTL3是否通过介导m6A甲基化从而影响EPCs血管生成,为进一步阐明EPCs血管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甲基化转移酶METTL3在牵张成骨组和骨折对照组的表达情况。2.
1沉默CDC25A通过下调IL-6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目的:探索CDC25A作为细胞分裂周期调控因子(cell division cycle25A)对肝癌移植瘤及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CDC25A与IL-6在肝癌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转染方式将LV-sh RNA-CDC25A转染HepG2肝癌细胞特异性地将CDC25A的表达沉默(CDC25A-sh
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患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可促进多种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发生发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同降糖药物对肝癌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胰岛素可增加肝癌的发病率并恶化肝癌患者的预后;但是二甲双胍在降低肝癌发病率同时,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并不一致。有限的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早期肝癌的预后有改善效果,而对晚期肝癌的预后则有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二甲双胍对中期肝癌的影响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
研究背景和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作为骨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病情常呈不可逆性发展,致残率极高。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已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成脂分化异常可能与其关系
目的:D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的一种重要表观遗传调控因子,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异常的DNA甲基化基因可能是早期复发性妊娠丢失(early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ERPL)的潜在原因,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整合分析早期复发性妊娠丢失转录组学及DNA甲基化芯片数据,筛选ERPL差异表达基因,并预测关键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
目的:本研究以PI3K/Akt和TLR4/NF-κB信号通路为靶标,探讨壮药天胡荽单体活性成分异牡荆素(Isovitexi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μg/L PDGF-BB)、阳性药组(20μmol/l LY294002)、异牡荆素高、中、低剂量组(120、60、30μmol/l Isovitexin)。按照实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委陵菜积雪草酸(Asiatic acid from potentilla chinensis,AAPC)对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ipopolysaccharide/D-Galactosamine,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机制。方法:1.ALI小鼠模型的制备60只6-8周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入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09月至2019年09月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共
研究目的:慢性创面的形成及愈合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影响,现已逐渐成为医学上的一个治疗难题。在各种因素中感染对创面修复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其持续、剧烈的炎症反应导致了创面的难以愈合,因此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住院的慢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创面临床细菌学特点及药敏结果,旨在了解近年来各类慢性创面细菌谱
目的:检测孕妇血清中全氟化合物(poly-and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内暴露水平,分析孕妇血清中PFASs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风险与PFASs内暴露水平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评价壮族地区孕妇PFASs暴露对GDM发生风险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