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东向来是政治、安全环境极为复杂的地区,因此成为了国际政治学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自二战起,美国在以色列的生存发展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对中东事务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利库德集团作为以色列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多次执政以色列并直接左右着以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一直以来,中西方学者对以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有着各自的论述和研究,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从美国中东战略与中东和平进程的视角出发,显然对现有以美关系中存在的重要内容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因此,本文在整理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利库德集团作为切入点研究以美关系,对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和成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借助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具体史实进行分析,研究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发展变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论文中历史资料涉及多个层面,研究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切入,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地缘政治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内容如下:1、以地缘政治分析方法探讨利库德集团或其领导人执政时期以美地缘战略目标的确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以美之间的互动贯穿着整个文章。2、以历史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利库德集团执政思想和组织形成的历史渊源,从利库德集团的视角出发将以美关系的历史阶段再次划分。对比分析了利库德集团及其领导人执政对以美关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还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相互作用的深层因素。3、在以上过程中,本文还通过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来理解利库德集团在其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所产生的主要政策及其特性;以国际政治学现实主义理论为主要逻辑,结合地区和全球局势的演变,详细分析了历史上以美间基于其利益所作出的对外决策及其影响;其中还借助国际政治学建构主义理论和英国学派的相关逻辑来推理利库德集团对外部力量的认知和对安全的追求。本文认为,利库德集团受“修正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而确立了政治目标,在其执政时期便会产生相应的外交实践,造成了以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是各个利库德集团政府的对外决策与美国中东、全球战略或是趋于一致,或者是存在分歧,因此以美关系便呈现出了相对紧密或疏离的状态。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利库德集团意识形态溯源与组织形成”。本章详细分析了利库德集团与修正主义思想之间的历史联系。第二章是“首次执政的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本章分析了贝京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其对以美关系的影响。总体的来看,以美关系在这个时期延续了之前的良好态势,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第三章是“沙米尔与以美关系的发展”。本章着重强调在美苏冷战态势发生转变的情况下,沙米尔与里根共同执政时期以美关系在双方一致的战略需求下出现了战略合作高峰。第四章是“以美关系的再调整”。本章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局势出发,重点论述以美关系在沙米尔执政后期和内塔尼亚胡执政时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并逐渐遇冷。第五章是“新世纪的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本章详细分析了沙龙时期利库德集团的分裂和以美关系的紧密发展。重点强调内塔尼亚胡再次上台后对巴以和平的消极态度和对伊朗核危机的强硬政策导致以美关系在现阶段跌至低点。绪论首先提出了选题的由来与意义,认为这一选题不仅能够补充现有研究成果的薄弱环节,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绪论中还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写作难点。在结论中,本文认为利库德集团的主要政策具有思想继承性和稳定性,并且这些政策在安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更有利于其掌握和巩固执政地位。同时还认为利库德集团政府往往使巴以和平难以推进,未来的以美关系也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