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是一种文化不可或缺的,而相似性是其基础。理解隐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找到其相似性。因此对相似性作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什么是相似性,相似性有哪些特征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这是本论文的焦点所在。相关文献的回顾显示了相似性对于隐喻的重要意义,不同语言学家对它有不同定义和分类。本研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把相似性归类为主观相似及客观相似。希望通过这种分类,使隐喻的理解更为容易和简便。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隐喻的结构则会由此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因素。如果对相应文化没有必要的了解,就很可能误解隐喻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问卷,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探索并发现了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于隐喻相似性的理解的确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所处地球这个大的自然背景及人体结构等的相同,因此不同的文化下,隐喻存在相同的相似性;又因生活方式,饮食着装不同等因素,从而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隐喻也存在不同的相似性。在日常生活中,外语学习者碰到菜肴,昵称,地名等隐喻时往往一头雾水,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大量中国菜名,西餐菜名及绰号中的隐喻现象,以不同的相似性为基础,把相关隐喻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并尝试总结了相关隐喻的构成规律;通过分析大量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隐喻现象,本研究也尝试发掘出这两大领域中隐喻的相似性基础的特征及规律。通过撰写本文-探索隐喻相似性基础的规律,作者试图归纳出实用的规则,从而为那些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避免隐喻理解的失误,并帮助他们对新文化形成更广泛和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外国语言文化的教与学之中,尤其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师及留学生们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使本论文获得最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