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其死亡率很高,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原发性肝癌起病多较隐匿,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已属于中晚期,仅有少数病人有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其他绝大部分病人只能进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射频等姑息性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从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过程中找到新的突破点,探求新的治疗思路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细胞信号转导在细胞生长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信号通路中任何组分的改变都会导致细胞增殖凋亡的失控,发生癌变。研究表明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癌细胞的信号转导链中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起主要作用的有促进细胞增殖并调节基因转录的Ras/Raf/MAPK途径和调节效应基因转录的JAK-STAT途径。但这两条途径中的重要蛋白激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改变及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观察肝癌患者肝癌组织Ras/Raf/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P38、C-jun和JAK-STAT通路中JAK2以及STAT3、STAT5的表达,研究其相互关系,并与肝硬化组织比较,阐明Ras/Raf/MAPK通路和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应用中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特异性信号转导抑制剂AG490作用于肝癌细胞,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研究其对JAK-STAT途径和Ras/Raf/MAPK途径的阻断作用,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被阻断后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肿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为肝癌治疗新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观察MAPK途径和JAK-STAT途径中重要酪氨酸蛋白激酶ERK、P38、C-jun、JAK2、STAT3、STA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蛋白激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