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折线索单元的理论分析及张拉整体塔结构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拉整体结构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大跨度空间预应力张拉结构,来自于大自然的连续拉和间断压的客观存在规律。如今,张拉整体结构己经成为空间结构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有限单元分析中模拟连续折线索单元,国内文献目前尚无论述。本文首先从Green-Lagrange应变和PK2应力的角度推导了几何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的平衡方程,并讨论了Newton-Raphson法和Arc-Length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过程。基于Green-Lagrange应变和PK2应力,提出了连续折线索单元公式推导的一般过程,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中的用户自定义单元子程序UEL的功能,编制了三节点连续折线索单元和四节点连续折线索单元的计算程序,采用相关算例进行了验证。从多面体几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张拉整体单元的分类,并提出了张拉整体单元在组成和命名上的一些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以T-3三棱台模块体为基础,对一张拉整体塔进行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构件设计,并讨论了模块张拉设计和张拉整体塔的成形过程。以1:5的比例设计了该张拉整体塔的缩尺模型,从构件选取、边界条件、预应力的相对取值、节点水平静力荷载的最不利方向以及荷载取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两种预应力状态下张拉整体塔模型结构的应力-荷载关系和位移-荷载关系。在分析了张拉整体塔模型结构各种性质的基础上,制作了张拉整体塔1:5比例的缩尺实物模型,并对该张拉整体塔模型结构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在结构位移和压杆应力两方面进行了试验成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工作的结论,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提出了张拉整体体系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对于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跨度较大,多数情况下截面配筋由竖向荷载控制,因此若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使结构发挥最佳的抗震能力。为了准确的对多层
现代膜结构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国际上其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建筑膜材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抗老化、耐腐蚀新型膜材的出现,使膜结构成为永久
大跨悬索桥是土木工程中跨越能力最强的结构形式,是主跨1000m以上桥梁的首选桥型。悬索桥因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常采用经过简化后的平面或空间杆系模型,以满足设计阶段的计算需
混凝土桥梁具有造价低廉、耐久性和适应性好,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就是结构本身自重较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High Strength Light 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H
一般的大跨屋盖结构覆盖面积大,体型特殊,风荷载往往是主要荷载。单层网壳结构和双层的网壳结构相比,结构较柔,易受随机风荷载作用而产生振动,结构中杆件内力变化较大,容易出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承压水问题一直是工程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在学术界研究较少。在基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空间结构是空间网格结构,空间网格结构主要有网架结构和网壳结构两种形式。网壳结构是采用大致相同的格子或尺寸较小的单元沿曲面有规律布
现代大跨斜拉桥是桥梁中最具竞争力的桥型之一。随着桥梁跨度、桥面柔性和构造复杂性的增加,斜拉桥的抗震研究已经成为桥梁工程界最关心、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传统的桥梁
钢管混凝土拱桥自1990年四川旺苍东河大桥建成以来,在我国发展很快。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相对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动力性能方面的探索更落后于静力方面的研究。
单一的损伤检测方法无法对复杂结构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其对结构健康信息的利用率较为低下,因此全面利用结构健康信息,必然要求多种损伤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即采用分布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