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淬硬加工过程的热-力耦合解析建模与数值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削加工作为零件精密加工的终加工工序,通常用来保证零件的几何精度和表面完整性要求。传统的磨削加工过程由于冷却液的作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并且产生污染。磨削淬硬工艺是利用磨削热量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加工方法,集加工与热处理于一体,既缩短了零件的加工周期,也减少了资源浪费,是一种绿色度较高的工艺方法。为了分析磨削淬硬工艺参数对工件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数值解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磨削淬硬工艺过程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磨削加工的特点,建立磨削系统的磨削力解析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磨粒的切削模型,结合磨削加工的三个过程和未变形切屑厚度的分布、动态磨粒数等求解平均磨削力;进行磨削淬硬加工试验,获得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磨削力并与仿真结果对比;观察磨削淬硬工件的金相组织。(2)根据传热学原理和对流换热理论,采用导热偏微分方程建立砂轮与工件之间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差分传热方程;求解工件加工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二维和三维温度场分布,分析工件温度的变化规律。(3)根据Hertz接触理论、Timoshenko热弹性理论和相变理论建立加工过程中热应力、机械应力和相变应力的解析数学模型;利用Von-Mises屈服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求解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增量;加工完成后,根据平面应力边界条件进行应力应变释放过程,获得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4)基于建立的残余应力预测模型,计算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分析磨削淬硬工艺加工参数对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解析法建立的力、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模型,能够很好的揭示磨削淬硬加工过程的特点;磨削淬硬工艺能够使工件的微观组织发生转变,产生针状马氏体组织,可以很好的拟制残余拉应力,获得残余压应力;为了改善工件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磨削淬硬工艺参数的选择趋势是较低的砂轮转速、较小的磨削加工深度和较大的工件进给速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计算机水平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从日常支付功能到智能监控,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便利,政府、社会、商业领域都已离不开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发展至今,以人类面部生物特征为基础的人脸识别与表情识别技术已经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等等很多的科学知识,涉及了很多当今热门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在另一方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但其中由于监控摄像头距离目标较远、视频需要压缩处理,视频中目标存在部分遮挡,导致监控视频图像质量变差,无法完全获取图像中的有效信息。目前,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深度学习实现图像超分辨率复原和图像去遮挡复原来提升图像质量,已成为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着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和图像去遮挡复原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
非晶合金特殊的原子排列方式,使其相比于晶态合金具有诸多优点,且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从材料发展以来就备受瞩目。切削加工属于材料加工中效率较高、精度较高的加工方法,因而非晶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必将是极具前景的加工方法。但目前大部分科研人员对非晶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仍以实验观察为主,对切削加工机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选择的切削方式较少,缺少的是关于加工机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结合实验与仿真,研究非晶合
可加工陶瓷具有很多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半导体、医疗等领域,但其属于难加工材料,加工过程刀具磨损情况严重。在加工破碎时具有一定随机性,切削力波动较大。分析可加工陶瓷材料的破碎机制和防止刀具过度磨损而钝化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可加工陶瓷材料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裂纹扩展速度过快,使用高速摄像技术难以捕捉其破碎过程。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将可加工陶瓷破碎分为小规模破碎、大规模破碎和残余应力三个区域
磨粒加工技术,作为提高工件表面微观几何精度的工艺,一直在工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传统磨粒加工技术相比,端面磨削在加工薄片类,盘类工件领域,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但端面磨削工件表面仍存在材料去除不均匀以及平面度精度偏低等问题,加工过程中的磨削力与磨削热是影响工件表面几何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磨粒运动轨迹为基础,建立加工过程动态磨削力与动态磨削温度场模型,结合有限元(FEM)仿真
近几十年来,拓扑优化方法因其能够不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创造出优质、新颖的结构设计,日渐成为产品概念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增材制造技术材料逐层制造的方式,实现了复杂结构的自由生长成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几何复杂性的限制,弥补了传统制造工艺难以制备结构复杂的优化设计的缺点,与拓扑优化方法高度契合。增材制造技术一方面为拓扑优化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对拓扑优化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和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热点研究问题。波浪能具有能量品质高、能流密度大、开发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逐渐成为海洋能源研究中的焦点。目前各国已经加紧步伐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其中海洋能的开发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众多波浪能转换装置中,漂浮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由于结构可靠、抗浪力强等特点展现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文针对黄渤海海域的海况条件,设计了一种适合于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行迈进。这也使得我国对于特殊钢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石油炼化炉管、火电等能源领域对大型管件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空心钢锭作为锻件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电渣重熔是工业生产空心钢锭的有效途径,并继承了电渣冶金及连铸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高质量、节能的生产技术。电渣重熔空心钢锭技术通常是在高温、大电流的环境下
随着快速成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彩色3D打印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彩色3D打印技术逐渐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文化消费、工业设计、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同时随着个性化定制产品社会需求的迅猛发展,对产品的色彩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彩色模型都是点彩色模型或者面彩色模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色模型。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彩色纹理模型快速成型技术进行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彩色模型,满足人们对色彩的要
近年来,我国物流配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物流配送业大量配送车辆产生的尾气碳排放量巨大,已经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碳排放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考虑碳排放成本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物流配送中的碳排放量、软时间窗、同时送取货的优化问题,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出发,运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考虑碳排放成本的带软时间窗约束的同时送取货车辆路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