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底蕴余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底蕴余杭》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探索,将余杭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结合,使余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专业课的拓展教学中传承、保护和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学习,满足学生更多元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文化自觉的形成与身处余杭的归属感、民族认同感的提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的综合运用,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底蕴余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文献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具有必要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具有现实可行性。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分析表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校本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底蕴余杭》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发路径。通过分析传统文化重要性,余杭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余杭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文献研究表明从校本课程目标的编制,内容的选择组织,课程评价方式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开发并完善《底蕴余杭》校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遵从了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旅游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行业的发展、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实施条件方面对师资、学生、实训场地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学活动实施对教学活动提出了实施的具体要求,提出了适合《底蕴余杭》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学徒训练法、参观考察双师共导等提出了适合校本课程实施的学生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同时以《旅游名胜——径山寺的建筑布局》的教学案例实践分析了校本课程的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表明校本课程实施丰富了余杭传统文化的载体,形成了校本课程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成了旅游专业学生多元的学习目标,促进了旅游专业教师多能的职业发展。当然,《底蕴余杭》校本课程实施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团队建设方面应该邀请专家引领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方面应该保持持续化的发展过程,课程实施方面应该采取授课对象的多元化。
其他文献
目前,在教科书和有关文献上仅介绍了简易胸穿针、三通活栓针,胸腔积液引流输液器。气胸排气阀(治疗气胸)。临床上应用均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胸腔排液(气)或胸腔给药时需要反复多次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大多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较差,常常造成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虽然动静脉内瘘能够建立,但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因动-静脉分流加重心功能负荷,最终促进
隧道围岩指标具有不确定性,其实测指标值常用区间数表示。针对区间数型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同时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现实,将云模型理论应用于隧道围岩综合分级进行了研究。首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包括单极、双极全髋假体。然而,全髋假体有因髋臼假体松动、溶骨情况的发生,单极假体则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的并发症。我院自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