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他的世界——屈子哲学及其生命体验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屈原及其诗歌的研究揭示:中国哲学是一种“诗化的哲学”,这种哲学的根源在于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而这种智慧的核心即是“体验”或“直观”。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通过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研究的方法论,为全文展开做学理铺垫。第一章通过运用哲学史、思想史以及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轴心时代”以及这一时期楚国思想、文化状况的梳理,力图为人们提供一幅屈原所处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全景图,从而达到对屈原时代精神状况的把握。第二章首先在“诗源于存在而达到真理”这一理论背景下,证明中国文化的“诗性本体论”以及屈原诗歌作为哲学研究的可能性,进而再通过屈原的诗歌展现诗人的内在生命体验。第三章首先通过语言学、文艺学等方法研究屈原诗歌的体式,从而揭示其认识论、以及人类学上的意义。然后通过对屈原作品的研究,梳理出其对于宇宙时空、生存、死亡的观念,以及产生这些思想的关键——体验。从而将过去一直被遗忘的屈子哲学展现在世人眼前。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它的生存语境入手,对其主题思想、创作主体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变化以及表现出来的美学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
学位
康德的情感论中主要包括三个领域的情感:道德领域中的敬重感、审美领域中的美感与崇高感和人类学中的情感。在康德批判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是审美情感,因为它是沟通认识领
本文以“华南虎事件”为契机展开对科学精神的探讨,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詹姆斯·科尔曼的情境性选择理论作为分析解释的主要理论,深入探究以科学家、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