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湖滑坡群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璜琅镇,是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多期次的巨型滑坡,其最近一期形成的堰塞坝和堰塞湖保存完整,是解剖历史地震滑坡的理想之地。 马湖滑坡群皆是对门山发生的滑坡,滑坡堆积体铺满整个璜琅镇,从南起马湖海口,北至车家湾(三家弯),西起筐海坝,东至下河坝,滑坡堆积体平均厚度约100m,由出露的堆积体可推测滑坡堆积体总体积近20亿m3。滑坡堆积体经过多经此的堆叠、河流侵蚀、人为改造等因素,呈现出槽谷和山梁的地貌。 论文以马湖滑坡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由此概化出滑坡形成的地质概念模型。论文将马湖滑坡群的堆积体按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期,并详细的描述、分析。根据各期次的堆积体发育特征,解释马湖滑坡群的成因机制,并反演了马湖滑坡群以及滑坡区地貌发展、演化过程。最后,通过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滑坡运动过程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 1)马湖滑坡群在五次地震事件下共发生过五期滑坡,其各期次成因模式皆为震动拉裂-顺层滑移式。马湖滑坡群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的滑坡:(1)地处多期构造叠加部位;(2)由于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金沙江的快速下切带动古璜琅河的深切作用;(3)软弱夹层的存在削弱了岩体的层间结合力;(4)城墙岩背斜及芭蕉滩背斜产生的轴向纵张裂隙和横向张裂隙削弱了岩体的完整性;(5)强震地震波在地形放大效应叠加作用下。 2)马湖滑坡群形成过程有着一系列的规律,其滑源区像是“洋葱剥皮”一样,一层一层的发生滑动破坏。由于马湖滑坡群的堆积体多次堰塞,促使古璜琅河多次改道,形成了璜琅镇的槽谷、低山、浅丘的地势以及现如今的马湖。马湖的排泄方式主要为“坝中渗流”,其补给与排泄基本平衡,使得马湖现存如今。由于湖水渗流,其坝基北侧形成洼地槽谷地貌。而第四期滑坡堆积体成分为灰岩碎石土,受溶蚀作用明显,形成了店子坪、干池塘洼地,其中还发育溶蚀漏斗。 3)通过离散元UDEC软件对滑坡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出滑坡运动特征:(1)启动阶段,在2-6s时,滑坡突然启动,启动速度为1m/s。(2)启动-加速-启程阶段。在滑坡启动后,在6-30s内,滑体加速至最大速度为67m/s,此时滑体完全脱离滑源,可近似当作滑体的启程速度的上限,在30-40s,滑体加速至滑坡整个过程中的最大速度72m/s。(3)减速爬坡阶段,在40s时,滑体遇到阻碍后开始爬坡,运动速度渐渐变小,并在70s时趋于稳定。(4)稳定阶段,在70-100s时,滑体停止前进。滑坡整体运移近2.4km,滑体前缘的岩块滑动距离最远约2~2.4km,滑体中部的岩块滑动距离最远约1.5~1.7km,滑体坡顶的运移距离最远约1.2~1.6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