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馈越来越被重视。近几年,上市公司向股东发放实物的行为悄然兴起。据统计,目前已有十六家上市公司向其股东进行了共计二十三次的实物发放,发放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在新的经济业务出现之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股东福利(shareholder perks),是股份公司针对股东以非现金形式发放的特殊权益,其形式多取决于公司的性质。股东福利这种现象在国外较为常见,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均有提供,股东福利已经成为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上市公司向股东发放实物的行为尚无定论,主要存在股东福利说、实物股利说以及广告营销说。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股东福利说,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向股东发放实物的行为本质上与国外相一致,所发放的实物属于股东福利,是上市公司向股东发放的特殊权益。本文首先对于股东福利的交易属性进行界定,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其确定为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进行的非现金形式的权益性交易,并且将同为权益性交易的实物股利和股东福利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向股东进行股东福利发放行为的描述性统计以及案例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将其确定为损益性交易的会计处理存在偏差,对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本文从股东福利的交易性质和财务影响两个方面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发放股东福利提出对策建议。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福利行为出现的时间较短,理论界对于股东福利的规范性研究并不多见,实证及案例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上市公司发放股东福利的案例出发,对这一新兴的经济行为展开研究,对股东福利的交易性质和财务影响进行分析,丰富了股东福利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回馈方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