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的文学和哲学作品的翻译以及著名的译者一直是国内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翻译却鲜有人问津。此外,作为晚清翻译的一大特点的本土化译述也缺乏深度探究。《佐治刍言》是一本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翻译作品,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本土化译述特点十分明显。然而,现有对该书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历史学、社会学学者撰写的晚清西学东渐相关著作,具体的翻译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以翻译改写理论为指导,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关注其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呈现本土化译述的原因,方法以及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论述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时,由于受到本土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的影响,译者联想中国本土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以及社会思想来重新解释原文,使《佐》呈现出本土化译述的特点。通过本土化译述,《佐》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读者的认可,但是没有准确地表现出原文的语言特色和内容。本文得出结论,在通过翻译输入外来知识之初,译者可以利用本土资源,对译本进行本土化译述,使译本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此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须深谙源语语言和文化与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此来准确传达原文并获得译入语读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