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引发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2019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RFID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推广布局成熟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随着终端设备持续增加、行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引发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2019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RFID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推广布局成熟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随着终端设备持续增加、行业应用不断深入,大型开放式RFID系统日渐普及。不同于封闭式系统,开放RFID系统面临大规模性、不确定性、及隐私敏感性等特征制约,为RFID高效数据传输研究带来严峻挑战。本文根据RFID数据流方向不同,从阅读器数据分发与标签数据收集两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实现大规模、不确定、隐私敏感场景下的高效、可靠RFID数据传输。具体研究包括:(1)针对开放式RFID系统的大规模特征,研究基于冲突调解与数据压缩的高效RFID分组协议。传统阅读器数据分发采用一对一单播通信,这种串行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效率低,难以满足大规模RFID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论文提出高效的标签分组协议,利用冲突调解与数据压缩的方法进行快速分组,为高效的批量数据分发提供保障。(2)针对开放式RFID系统的不确定特征,研究基于布谷过滤器的未知标签识别机制。不确定性是指开放式RFID系统中存在无法提前预知的未知标签,这些未知标签会干扰监测标签,造成假阳性问题。论文提出联合使用布谷过滤器与标签指纹的方法对未知标签进行快速过滤、分离与识别,为上层应用的可靠性提供支撑。(3)针对开放式RFID系统的隐私敏感性特征,研究面向不可调和标签冲突的丢失标签识别协议。为保障RFID系统隐私,通常使用阻塞标签对目标标签进行保护,避免其被非法阅读器查询。然而,阻塞标签会导致不可调和的标签冲突问题,干扰标签识别过程。论文基于分组思想,首次提出阻塞环境下的丢失标签检测协议,为实现隐私敏感环境下的协议设计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心肌梗死发生率(2.50%)、脑梗死发生率(1.25%)、体循环栓塞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30.00%)
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应用新工艺取得显著效果缩聚染料是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一浴法印花染色的新染料。101单体H2N-■-SSO3H是新缩聚染料的主要中间体。它是以对-硝基氯化苯为原料,通过硫化、还原、氧化成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101单体中间产物)[H2N-■-S-]2后再经过还原酰化等反应制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 ELISA)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安全、宜于自动化操作和适于大量标本的检测且不需要特殊贵重仪器等特点,故在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 ELISA 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已有专文报导。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不少研究者
集体细胞迁移(collective cell migration)在多细胞有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众多形态发生事件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尽管钙稳态(Ca2+ homeostasis)在体外单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已经比较清楚,但是钙稳态如何调控和组织集体细胞迁移还知之甚少,尤其是在体内系统中。这里我们利用果蝇卵巢中的边界细胞团(border cell cluster)系统,发现在卵巢发生的第8期开
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作为亚洲东部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大陆板块,具有各自的独特演化历史。华南板块是由基底组成与演化历史完全不同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拼合而成,使得华南板块成为最复杂的前寒武纪板块之一。关于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的拼合界限,以及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断裂向西延伸的拼合界限的位置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问题,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为此,本论文选择滇东南-越北的基底变质岩和早古生代花岗岩开展
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以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在医疗、电子、科研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超导配对机制的不同,一般可以将超导材料分为常规超导体和非常规超导体两类,前者可以用经典的BCS理论来解释,借助于密度泛函理论,我们可以对常规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进行预测和研究。超导电性是普遍存在的,以元素单质为例,其中一些在常压下就能出现超导转变,比如铝、铅等;而一些单质虽然在常压下不超导,但可以通过高压诱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公认的最成功的引力理论。虽然其在弱引力场中得到了高精度实验验证,但在强引力场下尚待检验。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预言之一,黑洞附近引力势极强,时空高度弯曲。此时广义相对论是否同样适用?是否需要引入其他修改引力来描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人马A*(Sagittarius A*)是离地球最近的,拥有最大视角直径,理所当然成为了解答上述问题的绝佳基本物理实验室。在理论层面,
共形紧Einstein流形在物理和数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研究关于共形紧Einstein流形边界正则性的两个问题.第一,本文研究了 4维共形紧Einstein流形的边界正则性问题,运用PDE中的Intermediate Schauder理论,本文提高完善了 Anderson和Helliwell的结果,即一个C2共形紧Einstein度量,若数量曲率是Cσ的,平均曲率在边界是C1,σ的
类星体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类星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光变。因此,对类星体光变的研究就成为我们了解类星体内部物理机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论文从光变的角度对类星体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的三个成果如下:1.基于从类星体斯隆巡天样本中随机选取的144个射电静类星体,我们对它们在光学波段的光变进行了分析。结构函数法的结果表明这些源总体是符合阻尼随机游走模
自1912年宇宙线被发现以来,这些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课题,而它们与星际介质作用发出的伽玛射线辐射则是解开这个谜团的一把关键钥匙。由于蕴藏了超新星爆发时所释放的巨大动能,超新星遗迹被广泛认为是银河系内宇宙线的主要加速源。旨在更好地理解超新星遗迹与银河系内宇宙线之间的联系,探索河内高能带电粒子的加速和传播过程,我们选取了若干处于分子云环境中的超新星遗迹,以Fermi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