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nO2-CNTs催化剂的Sb和Mo掺杂及在直接甲酸盐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_jl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接甲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无毒且转换效率高的绿色能源。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利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Pd-Sn O2-CNTs催化剂用于催化甲酸盐电氧化和氧还原反应,取得了不错的性能。但是其Sn O2导电性以及Pd催化活性均待改进。本论文首先通过Sb掺杂制备出氧化锡锑(ATO)以提高Sn O2的导电性,研究了掺Sb量和烧结温度对氧化锡锑电导率的影响。得出掺Sb量为5at.%,烧结温度为550℃时,Sn O2电导率提升最大。之后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出Pd-ATO-CNTs催化剂并用于甲酸盐电氧化和氧还原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掺杂Sn O2负载Pd催化剂,Pd-ATO-CNTs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贵金属Pd的利用率、活性及稳定性,防止Pd在催化过程中团聚,通过原位沉积Mo的化合物为位点阻隔剂,制备出Pd&Mo O2-ATO-CNTs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氧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提升,这可归因于Mo O2的阻隔作用,助催化作用。最后,为验证所制催化剂实际工作性能,组装了直接甲酸盐燃料电池并测试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加Sb或Mo的催化剂,掺杂Sb或Mo的催化剂对燃料电池整体性能有明显提升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的176例患儿资料,并电话随访出院后3年内有无喘息以及手术、死亡情况。结果:(1)176例患儿中,年龄<3岁156例,占88.64%。(2)176例患儿中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54例,先天性气管支气管软化42例,支气管开口异常26例,呼吸
目前由于网络安全的高中低位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企业、组织手里,难以集中起来进行有效利用,迫切需要数据共享传输平台来实现数据的流通和有效利用。而目前存在的中心式共享数据传输平台都具有统一的调度中心,当调度中心出现了问题后,便无法进行正常的业务运转。系统在与多方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传统的线程池无法根据本地及其它节点的系统资源负载而对线程池作出相应的改变,当系统负载过高时,线程池会产生大量超时任务。在面向多
水稻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二化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水稻害虫,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水稻生产上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然而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
随着各国学术交流的不断发展,英语写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英语写作是加强各国学术交流和促进学术舞台建设的重要一步。话语资源中的巧妙运用,对文章的结构、科研成果的推广以及作者态度和立场的清晰表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元话语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语言表达,指的是文本、作者和虚构读者的沟通。作为话语资源之一,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话语,而且可以形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灵活的互动关系。目前,学生写作的相关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词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基础学科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和一流科学家队伍。实施“拔尖计划”的各个高校在体制机制、人才选拔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启动了“拔尖计划2.0”,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
目的:我国是全球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且脑卒中的致残者数量也呈现也越来越多的趋势。足下垂、内翻畸形是脑卒中致残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
地聚合物是一种低能耗、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腐蚀、耐高温、耐火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已成为建筑材料和固核固废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水化硅铝酸钠(NASH)凝
含油废水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而对含油废水进行有效的油水分离是当前一个严峻的工作。在众多的油水分离方法中,油水分离材料因不仅可选择性吸收水或油,还具有分离效率高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利用天然环保无污染的材料与通过简单低廉的方法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油水分离材料是本文研究的目标。首先利用具有长碳链的天然产物腰果酚合成腰果酚基苯并噁嗪单体并将其配制成溶液,用溶液浸渍法
经过大量的试点城市建设与理论研究,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阶段性验收时期,亟需总结已有的建设经验,制定具有明确地域针对性的建设与管理标准,思考如何使海绵城市建设达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迁徙和城市化。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面临择居和就业问题时,往往会动用或大或小的社会网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流动人口在利用社会网络迁移和择业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亲缘或地缘为纽带集聚的“地缘集聚”现象,同时,他们对不同社会网络的依赖也影响着其在城市的就业及工资水平。本文梳理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与就业工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地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