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持续有十年繁荣之久的美国房地产业泡沫破灭,并由此引发了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与出口国,美国经济的衰退为中国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更为中国经济泡沫式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敲响了警钟。同年末,中央银行推出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维持了十年之久的稳健性货币政策转变了方向。然而,金融危机并未止于美国,而是在2008年迅速蔓延至全球,并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被誉为自1929年“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为加快经济复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力图将中国经济拉出全球经济衰退的泥潭。但在大量投放货币之后,中国经济迎来了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持续上涨,以房价和食品价格为代表,中国开始进入高通货膨胀时期。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的危害,自2010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又推出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对虚热的经济进行调控。在间接金融仍然占主导的转轨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与下行的实体经济,给银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带来重大影响。对信贷业务仍然占50%以上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如何加强和调整信贷业务以规避紧缩政策和宏观经济低迷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银行业的难题。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冲击是信贷业务面的收缩与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脱媒使优质大企业客户,进而优质中型企业客户的贷款迅速分流,进一步动摇了商业银行的营运基础。本文以此轮紧缩性货币政策为研究起点,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全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陈述了本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文部分的结构安排,最后部分对本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总结。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在本部分里,对于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之间的既有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部分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起点与视野。第三章分析本轮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内涵。在本部分内容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本轮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第四章了重点分析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冲击与影响。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部分。论文对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提升信贷业务营运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中期内,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泡沫可能破灭的风险在中国始终存在,这就决定了中央银行从紧货币政策执行的持续性。为此,商业银行应及早筹划,实现业务转型,最小化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统一的前提下,确保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