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调和阴阳经刺法、常规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综合功能、四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优劣,探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调和阴阳经刺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6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发病在2周到半年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调和阴阳经刺法组30例和常规针刺法组30例。两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在基础药物给药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3、治疗方法:两组均加用头针:取选患者瘫痪肢体对侧的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留针。(1)调和阴阳经刺法组:体针:上肢: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内关外关;下肢: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三阴交照海申脉;刺法:针刺患侧肢体,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手法补泻,每5-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上肢的极泉、尺泽、内关和下肢的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提插捻转得气后,行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并上提针的提插捻转泻法;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下肢的阳陵泉、梁丘、悬钟、申脉提插捻转得气后,行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并下按针的提插捻转补法。随症取穴: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语言不利加通里、廉泉、哑门。辨证配穴: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膈俞;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所有穴位均规定具体的针刺方法、针刺深度、针刺角度、行针次数等参数。(2)常规针刺法组:参考第六版《针灸学》教材取穴。4、疗程:各组疗程均为28天,各组疗法均为: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共治疗4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28天。5、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分别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CS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 Barthel指数)、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分别评定其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以此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痉挛指数评分(CSI):治疗前两组病例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两组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8天治疗,两组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在降低患者临床痉挛指数方面,调和阴阳经刺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临床挛指数(CSI)疗效比较,治疗14天后,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从总有效率看,调和阴阳经刺法组降低患者临床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治疗28天后,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调和阴阳经刺法组降低患者临床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前两组病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8天治疗,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调和阴阳经刺法组要优于常规针刺组。3.四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治疗前两组病例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两组治疗后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8天治疗,两组治疗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在提高患者四肢运动功能方面,调和阴阳经刺法组要优于常规针刺组。4.功能综合评分(FCA):治疗前两组病例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天治疗,两组治疗后功能综合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8天治疗,两组治疗后功能综合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和阴阳经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在提高患者功能综合评分方面,调和阴阳经刺法组要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在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综合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表明调和阴阳经刺法对于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快地缓解患者肢体痉挛,改善痉挛偏瘫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加快病情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