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为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期待,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而策划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好的教学导入活动快速吸引,从松弛到紧张,从放松到亢奋,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在短时间内便会融入学习活动中,使各个教学要素得以和谐,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学科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教学导入设计也应该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于教学导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这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和现实借鉴。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一直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效整合。因此,本文从以下几部分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设计。本文首先明确了教学导入的概念;其次,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出发,探讨该门学科教学导入的特点,即针对性、生活性和开放性;再次,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奥苏贝尔的“先行者组织理论”认为,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有必要设计一个引导性材料,建构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心理学方面分别阐释了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和桑代克的准备率对教学导入的理论支撑。其次,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以具体教学导入案例为载体分析现阶段该学科中教学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省略导入设计、导入设计形式不当、导入设计时长不合理、导入设计偏离教学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从主观因素出发,归纳总结出三方面的原因: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育者教学导入设计意识淡薄;受自身专业素质限制,部分教育者教学导入方法欠缺;部分教育者对教学导入的要求不明确等原因。再次,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优化对策。第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和践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材观,从思想上提高教学导入设计的自觉性。第二,教学导入设计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性与教育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学导入设计应该注重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理解并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从学生身边,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导入素材,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道德标准内化为行为实践。第三,掌握具体方法,及时总结、不断创新,保证教学导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应综合掌握并运用多种教学导入方法,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了六种常用的方法:温故知新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设置情境导入法、时政热点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和活动导入法。第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基于教学实践,加强导入设计的教学研究,本文分别从教师个人和学校、其他教育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加强教学研究的策略。只有积极开展教研,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一线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