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同时具备两种身份——农民和工人。我们依然认为他们还是农民的原因在于他们手里拿着的还是农村户口。我们又把他们叫做工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城市务工,从事的不再是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而是第二、三产业的工作。我们的城市之所以有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之所以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与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农民工还对加强城乡交流发挥了很大作用,也为农村发展做出了辛劳的努力。然而农民工没有因为他们的辛劳和贡献享有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利益。他们享受的社会福利比城镇居民少,拥有的社会权利没有城镇居民多。他们沦落成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由于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凸显,不公平现象也来越严重,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民工的权利和社会保障问题。文章的开头给出农民工身份的界定,然后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况,接着推进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就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有模式,存在问题以及背后原因;最后,笔者对比国外有关养老保险相关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状况,得出相关经验借鉴。并且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因素、制度缺失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相关建议和构想。文章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从文章写作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进行介绍;然后简介什么是农民工,什么是养老保险制度以及什么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索及其现状,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相关文件规范,现行的制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介绍包括德国、瑞典、新加坡的有关养老保险制度和模式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制度建设法制化、模式构建国情化、筹集机制多元化、管理运作科学化的启示;第五部分说明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因为现实要求,法律要求、马克思理论需要。以及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从政府、法律、制度以及宣传几个层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