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择6只体况良好,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照体重配对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2:8(Ⅰ组)和3:7(Ⅱ组)的日粮。试验研究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纤维物质在消化道内流通规律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并探寻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功能之间的关系。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流通规律的影响。在Ⅰ、Ⅱ两组日粮条件下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指标,和NDF在胃区消失量。结果表明:粗料比例增加,pH值、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加,乙/丙提高;氨氮浓度、微生物蛋白浓度、丙酸浓度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料比例增加NDF在胃区消失量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部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后的珠破碎法提取瘤胃内容物微生物DNA。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检测提取结果为:DNA浓度在245-290ng/ul之间, OD值在1.62-1.66之间,且DNA的长度大多在15000bp以上,结构完整。然后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技术,以16s/18srDNA为靶序列,对Ⅰ、Ⅱ两组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内纤毛虫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内纤毛虫(Entodinium)的数量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数量均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