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设计对医疗机构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指出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的建设环节取得新突破。门诊统筹制度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一环,《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0号),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及支付机制,持续改进医保管理服务,为门诊统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门诊统筹制度设计对医疗机构行为的影响,找出目前门诊统筹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可优化的方向,从而为门诊统筹制度设计提出政策建议。明确医疗机构是门诊统筹政策效果最终传递给参保人的直接中介机构,在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旨在找出门诊统筹政策中跟医疗机构相关的规定,研究差异化的门诊统筹政策设计参量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行为反应,判断医疗机构在门诊统筹实施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从医疗机构角度出发思考其行为,进而考虑门诊统筹政策制定的差异化。使用温江区调研数据发现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医疗机构方和医保方双方博弈与多方共赢角度,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门诊统筹制度和医疗机构行为影响的深层分析,为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开拓思路。文章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门诊统筹政策设计的背景、发展情况、作用,进而引出研究门诊统筹政策与医疗机构行为的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门诊统筹制度构成及各利益方行为博弈。简单介绍了门诊统筹制度的构成有筹资模式、服务开展方式、保障范围覆盖范围及项目、就医选择方式、待遇管理方式、支付方式、结余安排等要素,从理论上对门诊统筹政策在参保人、医疗机构、医保方三方之间的传导机制以及各主体的博弈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医疗机构在传导过程中处中心地位,医保政策的效果需要通过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行为来实现,参保人对门统效果的评估也是基于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来作出的。文章的第三部分是门诊统筹制度设计对医疗机构行为影响的一般性分析。主要从付费机制(报销范围、就医管理和机构选择、支付结算方式、待遇管理)、监管机制(总额控制、监管流程、联合监管)、其他保障(药品耗材管控)三方面,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具体方式对医疗机构行为的影响。其中,支付结算方式和总额控制管理对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起主要作用。药品耗材服务供给改革在取消加成和降价的过程中面临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给可及性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医疗机构行为对门诊统筹效果的影响分析。主要研究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和违规行为等行为对门诊统筹制度的影响,并适度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结构定位角度指出基层医疗机构纳入门诊统筹的意义以及探讨民营医院是否适合加入门诊统筹。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基于成都市温江区案例的门统制度设计对医疗机构行为影响的实际分析。使用调研的温江区门诊统筹案例分析,按医疗机构级别分为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站两部分,对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机构行为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调研指出制度实施中发现的政策设定不合理的问题。文章的第六部分是促进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优化的建议。在前五部分分别从总体角度、门诊统筹对医疗机构角度、医疗机构对门诊统筹角度、具体案例角度分析完后,站在政策改进的角度,指出以下举措。一是完善政策待遇保障设计以激励和约束医疗机构行为;二是改革支付和费用管控方式以促进医保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三是改进医保监督管理方式以增强医保治理和基金管理能力;四是加强相关配套措施以保障和强化门诊统筹制度效果。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选题的角度较为新颖。现有的研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的论文多从参保人角度进行政策效果研究,而本文从医疗机构行为角度出发,能够一定程度弥补角度的缺失,从而为政策优化提供多样的思路。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田野调查法,使用调研的数据,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和成果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超学科研究是一种突破学科界限、整合知识资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和研究范式。基于该范式的整体语言教学是集研究、学科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于一体的新时代融合式外语教学模式。本文在梳理超学科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整体语言教学是推动新时代外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阐述基于超学科研究的整体语言教学理念、原则和原理,结合案例以及现实需求,探讨融合式外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路径与难点,以期为新时期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提供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不仅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同时也是自然法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学界关于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角度:宗教主义的阐释与世俗主义的阐释。这两种阐释角度恰好揭开了霍布斯自然法中的双重意蕴,即自然法既是理性的法则,又是上帝的命令。霍布斯以一种有神论的视角来构建其自然法理论,将理性的法则描述为指引人类行为的神圣命令。本文主要从这两种阐释角度出发,在探究霍布斯自然法的性质的同
学位
学位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土壤圈作为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受到广泛关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有机碳库,一般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来表示其丰度。森林、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碳汇场所,深度参与全球碳循环过程。近年来,大量的工农业废水以及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了土壤DOM的分布与来源。本文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