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的疗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湖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共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每组各43例。所有病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关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状况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药物用法 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每次4支,溶于250m1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次2支,加入250m1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允许合并使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禁止使用其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同时嘱咐患者在试验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刺激,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食物,忌抽烟及饮酒。 3.疗效及安全性观测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一般情况(心率、血压等);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血脂(TC、TG、LDL—C)、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低切、高切、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 4.统计方法 应用SPSS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两组间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等级资料采用Riddit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3.50%,有效率41.90%,总有效率95.30%;对照组显效率34.90%,有效率34.90%,总有效率69.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显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率44.19%,有效率32.56%,总有效率76.74%;对照组显效率18.60%,有效率34.88%,总有效率53.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显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控制率9.30%,显效率48.83%,有效率34.88%,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控制率4.65%,显效率37.21%,有效率41.86%,总有效率83.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1例,其他心律失常17例;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9例,其他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14例;对照组治疗前恶性心律失常9例,其他心律失常18例,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3例,其他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9例。治疗后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粘度(低切、高切)、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全血比粘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