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器的机器人小车导航定位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机器人开始被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在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室内移动机器人小车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机器人小车的导航定位作为机器人小车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未知环境中使用机器人小车,这就要求其有较好的地图构建和路径规划功能,而传统的以单激光雷达传感器为主的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无法适应多种环境下的不同特征,产生较大误差。同时,若要提高机器人小车的导航定位效率,需要在现有的路径导航算法上进一步进行优化才能满足其运动过程的时效性与高效性。为了弥补单激光传感器在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定位过程中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多传感器的自主导航定位机器人小车,传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带深度信息的双目视觉摄像头和惯性导航传感器等。当机器人小车在未知环境下运动时,由多个传感器对传感器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再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数据融合方法得到优化数据传入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利用ROS(Robot Operation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地图构建,进而在未知环境下构建了周围环境的环境地图。在构建地图的方式上通过相关理论的推导与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基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Cartographer地图构建方法。在未知环境构建完环境地图后,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路径规划。通过理论对比分析与仿真实验比较,本文对A*算法进行优化之后作为全局路径规划算法,考虑到机器人小车实时运行的周围环境变化,本文还选择DWA(Dynamic window approach,动态窗口规划)法作为机器人小车运行过程中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将优化后的A*算法与动态窗口规划算法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路径规划过程的效率。最后为了验证基于多传感器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定位的优势,本文首先进行实验小车的系统搭建,接着分别在无障碍实验室环境和有障碍实验室环境下对机器人小车进行单激光雷达条件下的自主导航定位实验和基于多传感器条件下的自主导航定位实验,以地图构建效果以及路径规划后机器人小车的停靠点与目标点的位置偏差和时间消耗作为评价标准,最终证明基于多传感器的机器人小车自主导航定位效果要优于单激光条件下的效果。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计算机超强计算能力和巨大存储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对于安保的需求,监控设备被安装布置在各个地方的不同场景中。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使
秸秆还田作为耕地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本文通过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秸秆还田的原位模拟实验,比较不同秸秆还田量在不同深度下还田两年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秸秆还田量R0(0%)、R1(0.44%)、R2(0.88%)、R3(1.32%)和0-15,15-30,30-45cm三个不同还田深度交叉处理。胶体动电电位的
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尤其是CAR-T技术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CAR-T细胞治疗采用的基因转染方法多为病毒转染法,该方法在操作上繁琐,并且存在随机插入导致癌变的潜
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负责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其中直接参与
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IP地址定位技术在当今社会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告商可以通过定位用户所使用的IP地址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运营商可以通
近年来,推荐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网络应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推荐算法在各种网络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数据稀疏问题依然是影响推荐质量的重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这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人才能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能力和身心健康培养的起点恰是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开始,中学封闭的学习环境和略显
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取得了很多进步,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尽管如此,受说话人发音、录制环境、主题领域等不匹配的影响,识别错误仍在所难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换热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两大领域,市场需求量持续上涨。中国换热器市场强劲的购买力,使得国外换
图像去噪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技术,好的去噪效果直接决定后续工作的有效性.近年来,以全变分作为先验信息进行图像去噪的方法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