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心理词典的Stroop效应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Stroop颜色命名实验范式,研究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和心理词典的联接模式。研究包括2个分实验,实验均以被试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两个指标作为测量变量,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双语被试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双语被试的心理词典的个数,以及心理词典之间的连接模式。研究结论:(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被试在进行颜色命名实验过程中呈现了强烈的Stroop效应,其中视觉通道的干扰大于听觉通道的干扰;(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被试在进行颜色命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典型的语义干扰效应,字形与语义的联接强于语音与语义的联接;(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被试的语言间和语言内效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者具有两个不同的心理词典;(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者第一语言心理词典和第二语言心理词典共享一个语义系统,并且两个心理词典之间的联接模式是词汇联接模式。
其他文献
北京和上海一年的展览大大小小多如牛毛,就是在寒冬酷暑这样的淡季,艺术圈的人们还是按捺不住蠢动会做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展览。  展览里多是常常能见的人物,他们热衷于看展,津津有味吃着展览里的饼干和饮料,穿戴花枝招展地东兜兜西逛逛,在微信里发些喜欢的画以及和有点知名度的人的合影。他们不买画,也不画画,也不写艺评,他们打扮时髦只为看展,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展后有晚宴那是锦上添花的美事。
同伴交往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也可以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欲通过大学生同伴关系对学习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途径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针对当前网络科学教学的现状,以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协会最新提出的learning-progress项目的核心内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