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获得性耐药结核病(ADR-TB)的耐药情况,探讨ADR-TB产生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减少ADR-TB以及制定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广西龙潭医院所有就诊的肺结核成人患者资料(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按全国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后进行追踪调查,病例组为ADR-TB患者,共224例;对照组为治愈时一直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患者,共221例。采用问卷调查ADR-TB产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调整的比值比(OR)和可信区间(CI)评价危险因素与ADR-TB之间的联系。结果:1.224例病例组中单一耐药所占的比列为38.84%,耐多药结核所占比例为40.63%;8种抗结核药物耐药频率依次为异烟肼(73.21%)、利福平(56.70%)、链霉素(50.89%),乙胺丁醇(19.64%),氧氟沙星(17.41%),对氨基水杨酸钠(12.95%),吡嗪酰胺(3.13%),丙硫异烟胺(1.34%)。2. 445例研究对象中有207例中断治疗,中断原因依次为:感觉好转、自行停药(41.06%),自行换药(34.78%),药物副作用(13.04%),经济原因(7.73%),经常忘记服药(1.45%),其他原因(1.45%)。3. t检验的结果显示,耐药组和病例组的年龄及患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耐药组和对照组的艾滋病暴露率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以ADR-TB的发生为因变量,17个研究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意义(α=0.1)的研究因素有:性别、年龄、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水平、治疗机构、用药时间、中断治疗、流动人口、吸烟、糖尿病、治疗史。将这12个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水平、治疗机构、患病时间、中断治疗、流动人口、吸烟、糖尿病、治疗史,其调整的OR值及CI分别为2.721(1.078~5.226),2.034(1.277~4.834),2.746( 1.024~6.243 ), 2.389 ( 1.325~4.978 ), 4.003 ( 3.089~8.114 ), 6.001(3.047~8.635),39.641(20.366~51.369),2.968(1.677~4.486),1.758(1.067~3.374),8.964(5.365~18.971),35.874(21.569~55.786)。结论:ADR-TB的危险因素,按关联性(OR)大小依次为:中断治疗、复治、合并糖尿病、患病时间长、首次治疗机构为非结防机构、流动人口、居住农村、男性、文化水平低、高龄、吸烟。加强ADR-TB危险因素的研究,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降低ADR-TB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