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骨面型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尖牙区硬组织CBCT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CBCT对不同骨面型青少年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尖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和高度、骨缺损情况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探讨骨性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尖牙区硬组织与矢状骨面型ANB角度和垂直骨面型FMA角度的关系,为口腔正畸计划制定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正畸治疗前的病例共105例(共计420颗尖牙),男42例,女63例,年龄为12-18岁。根据矢状骨面型ANB角度的大小分为骨性Ⅰ类、骨性Ⅱ类、骨性Ⅲ类。根据垂直骨面型FMA角度的大小分为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使用NewTom NNT viewer进行重建分析CBCT影像。测量上下尖牙唇舌侧牙槽嵴顶高度、唇舌侧牙槽嵴顶厚度、根尖处唇舌侧牙槽骨厚度。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相关性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骨面型牙槽嵴顶高度:上颌尖牙唇舌侧牙槽嵴顶高度无差异(P>0.05),与FMA角度弱负相关(P<0.05)。下颌尖牙唇舌侧牙槽嵴顶高度高角型最低(P<0.05),与FMA角度中负相关(P<0.01)。2.牙槽嵴顶厚度和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上颌尖牙唇舌侧牙槽嵴顶厚度及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与骨面型无关(P>0.05)。下颌尖牙唇侧牙槽嵴顶厚度及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型最厚(P<0.05),与FMA角度中负相关(P<0.01)。下颌尖牙舌侧牙槽嵴顶厚度骨性Ⅲ类<骨性Ⅱ类(P<0.05),与ANB弱正相关(P<0.01),与FMA弱负相关(P<0.01)。3.根尖处舌侧牙槽骨厚度:上颌尖牙根尖处舌侧牙槽骨厚度骨性Ⅲ类<骨性Ⅰ类<骨性Ⅱ类(P<0.05)、高角<均角和低角(P<0.05),与ANB角度弱正相关(P<0.05),与FMA角度弱负相关(P<0.01)。下颌尖牙根尖处舌侧牙槽骨厚度骨性Ⅰ类<骨性Ⅱ类(P<0.05),高角<均角和低角(P<0.05),与FMA角度弱负相关(P<0.01)。4.根尖处唇舌向牙槽骨厚度:上颌尖牙根尖处唇舌向牙槽骨厚度高角型<均角型和低角型(P<0.01),与FMA角度弱负相关(P<0.01)。上颌尖牙根尖处唇侧与腭侧牙槽骨厚度占比:骨性Ⅱ类<骨性Ⅰ类和骨性Ⅲ类(P<0.05),均角型和低角型<高角型(P<0.05)。下颌尖牙根尖处唇舌向牙槽骨厚度骨性Ⅰ类<骨性Ⅲ类(P<0.01),高角型<均角型<低角型(P<0.05),与ANB角弱负相关(P<0.01),与FMA角中负相关(P<0.01)。5.骨缺损检出率:尖牙区牙槽骨骨缺损情况检出率与矢状骨面型无差异(P>0.05)。垂直骨面型尖牙区骨开裂和同时兼有骨开窗和骨开裂的检出率高角型较均角型和低角型高(P<0.05)。结论:1.上下颌尖牙唇舌侧牙槽嵴顶高度随着FMA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骨开裂发生的可能性增高。下颌尖牙舌侧牙槽嵴顶厚度随ANB角度增大而增大,唇舌侧牙槽嵴顶厚度随着FMA的增大而减小。2.上颌尖牙根尖处舌侧牙槽骨厚度随ANB角度增大而增大,随FMA增大而减小。下颌尖牙根尖处唇舌向牙槽骨厚度随着ANB角度增大而减小,随FMA角度增大而减小。骨性Ⅱ类上下颌尖牙和骨性Ⅲ类下颌尖牙根尖偏向唇侧,舌侧移动空间大于唇侧。3.高角型患者骨开裂和同时兼有骨开裂骨开窗的检出率比均角型和低角型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体外对默克尔细胞(MCs)、雪旺氏细胞(SCs)、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诱导后的雪旺氏细胞样细胞(SCL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观察MCs与SCLCs联合移植在足底皮肤创面触觉恢复的作用。方法:1.无菌操作获取新生3天SD大鼠幼崽足底和须垫皮肤,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级联消化法分离提取MCs,培养6天后,细胞免疫荧光鉴定MCs,及Western Blot检测CK20和Pi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STEMI患者448例。依据性别分为男性组340例,女性组108例,将女性患者依据年龄分为2组,其中青中年女性组(≤65岁)33例,老年女性组(>65岁)75例。收集所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和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加制动的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肌无力模型,从在体水平探讨AMPK-PGC1α-SIRT3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肌无力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收集8例遵义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和8例遵义医科大学体检中心正常志愿者血清的标本,ELISA法检测标本中SIRT3和CAF水平。2.将108只SPF级、体重为200-250g成年雄性S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活化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的生成的影响。方法:1.取10只野生型C57BL/6小鼠,提取并体外培养其原代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s),分为LPS 0h对照组、LPS 2h组、LPS 6h组、LPS 12h组(LPS终浓度为10mg/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s)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然而细胞的培养环境以及细胞移植部位的病理性炎症等微环境状况极大的影响着MSCs(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的旁分泌效应及MSC-Exos的生物学效应,炎症预处理可以提高HUCMSCs(Human umbilic
目的:比较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分析影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女性AMI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女性AMI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因胸痛症状入院冠脉造影阴性女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并根据两组间有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AMI的
目的:筛选脑出血后差异表达的mRNA及miRNA。验证miR-200b、Lpar1在小鼠脑出血模型和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miR-200b、Lpar1之间及miR-200b与促炎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建立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模型,取3只正常组小鼠和3只ICH组小鼠处理侧基底节区脑组织通
目的:明确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雪旺细胞样细胞在失神经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根据结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溃疡、压力性溃疡等难治性失神经创面提供新思路。方法:1.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的提取、培养和鉴定:手术室中取健康育龄期孕妇完整羊膜,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hA-MSC,进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人工气胸及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近一步改善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在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其中联合使用人工气胸及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组共28人;胸骨牵引拉钩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组共20人,人工气胸辅助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患病影响因素中与护理相关的指标,以循证为导向,构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目标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生活质量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方法:1.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3例。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