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系物分离是高纯度药物单体制备中的重要环节。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和功能添加剂,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磷脂酰丝氨酸与其它磷脂同系物的分离,但同系物之间结构性质相似、分离难度大。离子液体具有结构和性质可设计、分子识别能力强等特点,在结构相似物质的分离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及其它磷脂同系物在离子液体液-液两相体系中的萃取平衡,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聚离子液体研究其对磷脂同系物的吸附分离性能,探讨分离介质结构与分离性能的关系。研究了磷脂同系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构建了离子液体/稀释剂-正己烷液-液两相体系,测定了 PS及磷脂同系物在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的萃取平衡,研究了离子液体结构、稀释剂种类、萃取温度和原料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结构显著影响分离性能,具有适宜氢键碱性的Br-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表现出优异的分离选择性。离子液体的摩尔浓度仅为5%时,在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EMIm]Br)/甲醇-正己烷两相体系中,PC对PS的选择性分离系数高达29.48,显著优于常规有机溶剂体系。延长阳离子烷基侧链长度可有效提高PC的分配系数,当烷基侧链由乙基([EMIm]Br)延长至辛基([OMIm]Br)时,PC的分配系数由11.79提高至37.11。此外,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与极性稀释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萃取效应,较低浓度的离子液体即可获得高的分配系数和分离选择性。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动态光散射法对离子液体和磷脂同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观聚集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分离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与磷脂之间形成了多重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其中,PC的P=O双键与[EMIm]Br中咪唑阳离子上的氢原子之间形成了三重氢键,且PC末端季胺结构中的多个H原子与[EMIm]Br中阴离子Br-有很强的静电作用,其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均强于PS。离子液体-磷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结果显示,PC与[EMIm]Br之间相互作用能为-129.45 kJ/mol,其作用强度显著大于PS与[EMIm]Br之间相互作用能(-91.70kJ/mol)。因此离子液体可选择性的分离PC与PS。进一步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聚离子液体研究其对磷脂同系物的吸附分离性能。以具有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3-烷基-1-乙烯基咪唑溴盐([CmVIM]Br)为单体,通过交联聚合合成了 7种不同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了所合成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离子液体含量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聚离子液体均为介孔材料,且聚离子液体的稳定性随其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介孔聚离子液体表现出良好的磷脂同系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中咪唑溴盐烷基侧链长度的增加以及乙烯基苯DVB交联剂比例的降低,有利于提高介孔聚离子液体对磷脂同系物的吸附容量。当离子液体单体为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OVIM]Br 时,DVB 与[OVIM]Br 以摩尔比为 2:1 制备得到的 P(2DVB-OVIMBr)对PS、PC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吸附容量较高,分别可达到17.05、7.58和7.20 mg·g-1,实现了 PS的选择性吸附。此外,初步研究了磷脂同系物上介孔聚离子液体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 一级速率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