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迷失的灵魂——通过显性消费理论剖析《嘉莉妹妹》主人公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是通过显性消费理论对《嘉莉妹妹》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进行分析,对主人公进行解读和批判。文章对嘉莉的消费者之路,消费动机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一步步论证了嘉莉的迷失之路。作为一个显性消费者,嘉莉妹妹的快乐是短暂的,对快乐的渴望和实现又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论文的另一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和不可逆转的命运的剖析来帮助人们探讨人生快乐的源泉和真谛。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个18岁的小女孩如何从怀揣着梦想到一步步误入歧途迷失自我的故事。她的世界从暗淡无味到最后的光辉灿烂!她从一贫如沈寄人篱下到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她貌似过着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这种空虚与寂寞正是她自作自受的最终结果。她爱慕虚荣,无法自制,为了财富地位而出卖肉体。她以爱情为幌子不断的高攀,得到一切后,又变得麻木,冷血。   十九世纪的西方社会有一种消费模式叫做显性消费。这种消费的特点在于,消费本身不是由于需求,而是由于炫耀。一个女人的衣着物品是和自己男人的地位与尊严划等号的。攀比,不示弱,博眼球则是显性消费的动力。这种消费模式正是嘉莉的消费特点。一开始,她拼命挣钱为的是有饭吃,有地方住。但是自从杜洛埃走进了她的生活,她内心潜在已久的对物质的欲望被激发了。这种欲望的存在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嘉莉要拥有别人所拥有的。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此篇论文正是要一步步揭示嘉莉看似软弱单纯的外表下所隐藏的一颗世俗,低级且迷失的内心。最终她得到了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
其他文献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女作家,原名玛丽·安妮·埃文斯(Mary Anne Evans)。她的小说以深刻的哲学思想,真挚的宗教情感以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而著称
学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供给约束”向“需求导向”转变的阶段,国家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学院培养方案不断改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高层次
尤多拉·韦尔蒂受到批评界的关注始于1941年其短篇小说集《绿色窗帘》的出版。此后,伴随她的作品陆续发表,其声誉日隆。1949年《金苹果》的出版则标志着韦尔蒂小说创作进入佳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是二十世纪中期一位杰出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小说《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曾获得布莱克纪念奖。这是德拉布尔作品的一个转折点,是连结她前后作品的关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