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Bmi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在NSCL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NSCL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有完整病例资料的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74例,其中腺癌48例,鳞癌26例;癌旁组织52例,且病理证实无癌细胞侵润。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基因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Bmi1基因mRNA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的表达含量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较,含量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阴性表达39例,阳性表达13例,阳性率25.00%;在肺癌中阴性表达21例,阳性表达53例,阳性率71.62%,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各为0.016、0.004、0.000)。 结论: Bmi1基因mRNA及蛋白的含量高低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NSCLC的发生、发展能显著升高Bmi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因此Bmi1基因mRNA及蛋白在疑似NSCLC的病理组织中的检测可以作为肺是否有癌变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