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l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liuxi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Bmi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在NSCL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NSCL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有完整病例资料的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74例,其中腺癌48例,鳞癌26例;癌旁组织52例,且病理证实无癌细胞侵润。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基因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Bmi1基因mRNA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的表达含量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较,含量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阴性表达39例,阳性表达13例,阳性率25.00%;在肺癌中阴性表达21例,阳性表达53例,阳性率71.62%,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各为0.016、0.004、0.000)。  结论:  Bmi1基因mRNA及蛋白的含量高低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NSCLC的发生、发展能显著升高Bmi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因此Bmi1基因mRNA及蛋白在疑似NSCLC的病理组织中的检测可以作为肺是否有癌变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损伤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规律和早期检测HFABP对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
目的:  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蜕膜CD3+CD8+T细胞表面抑制受体NKG2A和活化受体NKG2D两种受体的表达,分析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5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沈阳急救中心神经内科收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