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运用苍龟探穴手法,观察循经感传在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型)针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并探讨循经感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2)为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型)的针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患者,均来自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疗区和肝脾胃科门诊及疗区。将7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治疗组选取中脘、天枢、关元和足三里,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使之得气,并在足三里施以苍龟探穴手法;对照组穴位同上,得气同上,足三里不施以特殊操作手法。每6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苍龟探穴手法循经感传出现次数;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观察;并探讨循经感传出现次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一般原则》制订的疗效判定标准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对照组循经感传平均出现次数为6.15±2.03次,治疗组循经感传平均出现次数为22.38±2.42次,治疗组在出现循经感传次数上多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周排便次数和日平均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周粪便性状评分和日平均粪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中医症状积分和单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总体中医症状积分和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只有完谷不化)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对照组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88.24%,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疗法对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型)患者均有干预作用,能有效减少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和中医症状,且采用苍龟探穴手法的治疗组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2)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其在针刺过程中出现的循经感传次数较多有关,说明对足三里施行苍龟探穴手法可以明显提高足三里的循经感传出现次数,进而提高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3)苍龟探穴,可以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层次的针感加以刺激;合募配穴,可调理脾胃功能,扶正培元,补益气血;循经感传能有效提高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