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Cα、βⅡ、ε、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了64例原发性结肠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PKCα、βⅡ、ε、ζ的表达情况,以分析PKC四种亚型在结肠癌的不同组织类型及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PKCα、PKCβⅡ、PKCε在普通腺癌和黏液腺癌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因此推测PKCα、PKCβⅡ、PKCε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类型和组织来源不同有关;PKCα在不同组织类型结肠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PKCα可能在结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KCε在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因此PKCε可能与分化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分类产生式规则”的专家系统知识表示方法,该方法实质性地改进了传统的产生式规则,可有效地解决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存在的知识组合爆炸和搜索匹配费用高
我们以组织激肽释放酶或组织激肽释放酶片段免疫异种动物产生组织激肽释放酶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辅以相关技术,制成诊断试剂盒,用于脑缺血免疫学诊断,同时建立中国人正常组织
γδT细胞兼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双重特征,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所处的进化地位和生物学意义与功能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因此,揭示γδ抗原识别受体(TCR)抗原识别的规律,将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IL-6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组织分型中的表达,探讨染色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M
本实验通过比较双歧杆菌及其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对其抑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新的应用手段。 研究结论:双歧杆菌死菌液和双歧杆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无需抗原预先作用就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因为具备此功能特点,NK细胞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K细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