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新式高等教育历经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发展,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论是学制、学科设置,还是学校的管理和运作等各方面都已经基本成熟趋于稳定。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就学援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却历经变化,不断调整。从长时段对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做整体研究,探究这一时期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变化的原因,认识其发展的规律、落实中各方面的互动关系及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就学援助形成更为深入完善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强对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了解。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共五万多字。第一章,追溯1927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的历史,主要探寻晚清和北洋政府在公立高校中的就学援助的痕迹,为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立高校中的就学援助提供背景支持。第二章,主要论述1927到1937年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上的探索,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就学援助逐步展开,地方就学援助措施在发展中完善,学校也有形式多样的措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虽然各有措施,但是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发挥了主要作用。第三章,主要探究抗战时期的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是中央政府主导的贷金制和公费制。这两项措施虽然声势浩大,,影响很大,也有一些弊病,在动荡贫弱战乱时期总是疲于应对。第四章,战后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的调整。以公费制向奖学金制的转变为线索。研究其转变的原因、其中的探索以及转变产生的后果。以时间为经,以就学援助的实施主体为纬,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的整体研究可以发现,中央的就学援助措施从无到有,在落实中随着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既注重奖学也重视助贫,尽力维护教育公平。地方政府的就学援助,抗战前占据主导,战乱时期少有举措,战后再度兴起。这不仅和当时的局势有关,也和中央政府的措施密切相关,在很长的时间内弥补了中央就学援助的不足。学校既是中央和地方就学援助措施的落实方,也是一些就学援助措施的实施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三方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在就学援助中的措施,在落实中也密切关联,共同影响了公立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的发展变化。另外,就学援助受社会局势的影响,在实施后又直接或间接的产生社会影响。既会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教育公平;又会因为实施不当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