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算命先生——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算命文化个案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命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当前的农村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历史、现实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算命先生作为算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算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开启算命文化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乡村的算命活动需要算命先生和求算者共同参与,而且算命先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通过研究算命先生,进而探究这种文化,不失为以管窥豹的捷径.但仅仪研究算命先生是不够的,还要将他放在生活的村庄进行考察,两者的结合,才更有利于考察农村的算命文化现象。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算命活动较为盛行的现状,以算命先生孙成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他的人生经历、算命活动、现实生活及村庄生活等方面展开描述性研究,并用人类学的视角从文化传承、村庄生活、存在原因等方面作乡村算命文化的个案探讨,力求对当前的乡村算命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对乡村的算命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必须将出现的文化现象放在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考察,需要弄清它对当地的意义,对社区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如何在人的身上发生功用。因此文章不能不借用几个核心概念:文化需要,社会体系,基本人格结构,以求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算命先生和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算命文化,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围社会基层文化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全貌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介入并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综合运用了访谈法、问卷法、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等,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 通过较深入的调查及资料搜集,文章对调查的村庄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孙先生的个人生活史,考察了村庄的算命活动,包括算命的方式、使用的工具、使用的专业书籍、来算命的人、算的问题及对算命活动的认知等方面,并在算命先生的日常生活、与村民的交往等方面展开描述性研究。 通过孙先生这样一个以算命为生的“乡村职业算命者”在村庄的算命活动和生活经历,结合文化需要,社会体系,基本人格结构等基本概念,借鉴结构功能学派文化人格学派的相关文化理论,对一个村庄中的算命文化做较为完整的阐释。文中孙先生的经历和村庄及时代变迁,孙先生和队长村长及其他村民的关系将是分析的着眼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算命活动之所以成为村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存在,不仅在孙先生呈现出个体的需要及满足,也是村庄其他人想从中获取需要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孙先生和村庄其他人的关系来看,算命活动和日常生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表现领域。孙先生是以算命先生和五保的双重身份在村庄中生活的,一方面作为可以预知他人命运的在村中把握解读命运话语权的先生,一方面是生活较为困难需要帮助孤苦伶仃的五保人员,这也就直接决定了村民对他的态度。从算命活动存在的原因看,除了通过社会环境、习惯延续、生态基础、风俗习惯以及需要满足外,当地群众基本人格方面表现出的对命运的理解、世界观的特点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水之于鱼的算命文化存在的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以文字为载体的交流活动,自人类社会产生文字之时就已出现。而以文字为载体的出版活动则是国家产生以后才有的事。随着文字出版活动的产生,相应的产生了文字出版方面的规则体系。而通过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所实施的有关文字出版方面的规范,就是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规范。本文作者所指的“新闻出版法律”指的是近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法律。近代社会,随着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主要大国的新闻出
公共利益是我国现行法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作为基本的价值原则表述在法条之中,也频繁地出现在具体个案。但无一例外的是,无论在哪部法律或哪种处境,都没有完全确定明晰的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设施的条件;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余压值;内走道
某报社位于北京市,总建筑面积为34 215 m2.笔者于2007年对该报社空调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诊断检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权衡比较,于2008年3~5月对该报社空调水系统的冷冻水泵(热水
延安《解放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大型日报,它在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出版,不断改进,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于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态势的大背景下,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战略部署,目的就是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掌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