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披露信息的质量与投资者利益及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息息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鉴别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主要途径。但财务造假案例的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使审计工作的威信遭受挑战,如何保证审计质量成为资本市场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受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以及被审计客户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环境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而融资融券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微观企业均具有重要影响,其如何影响审计质量,现有研究还少有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2007-2018年非金融保险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讨融资融券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后,相比于非融资融券标的企业,融资融券标的企业的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结果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剂检验等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和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显著。而且融资融券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和外部市场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在进一步研究中,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融资融券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审计师声誉受损及法律诉讼风险,对管理者和审计师行为产生约束,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融资与融券交易作用效果差异性检验表明,融资交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融券交易会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说明融资融券制度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源于融券带来的做空压力。本文研究结果说明,融资融券不仅能对管理层行为产生约束,也能够监督审计师行为,进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而且融券卖空机制在提高审计质量中发挥主导效应。因此,应该进一步放松卖空限制,完善融资融券制度,更大限度的发挥融券卖空机制的公司治理效应。此外,融资融券制度所发挥的治理效应能够弥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而这一治理效应的发挥有赖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因此,在逐步完善融资融券制度的同时,也要完善其他市场机制,优化和健全法律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对管理者和审计师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提高微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