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在Be、Zr和CeO2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H2O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性质,包括核材料Be(0001),Zr(0001)和氧化物CeO2(111)表面。首先,我们研究了单个H2O分子及其团簇结构在Be(0001)表面的吸附性质。我们发现H20分子最容易吸附在表面的top位,且分子近似平行于表面,吸附能大约为—0.30eV。对吸附态详细的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此吸附作用主要由H20的分子轨道1bl和3a1与表面Be原子的s和pZ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支配。我们也讨论了H2O分子在Be(0001)表面的扩散过程,发现H2O分子在相邻吸附位之间的扩散需要克服0.30eV的能量势垒。另外,我们也发现H2O分子在Be(0001)表面不容易解离。关于H2O团簇在Be(0001)表面的吸附,我们研究了在不同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包括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以及实际上已经形成层状结构的六聚体。其中在覆盖度为0.5ML时的2×2六聚体双层结构最为稳定。其次,我们计算了H2O分子在Zr(0001)表面的吸附性质和解离过程,找到了两种稳定的吸附位形,分别在表面的top位和bri位。当H2O分子水平吸附在表面的top位时,其吸附作用由H20分子轨道1b1和表面Zr的d电子态间的耦合决定。另外,H2O分子在此位置的吸附对方位角并不敏感,并且在相邻top位间比较容易发生扩散。对于在bri位的垂直吸附位形,除了电子态之间的耦合,我们发现从表面Zr原子向H2O分子的电荷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我们的计算表明H2O分子在Zr(0001)表面很容易发生解离,这与实验观测一致。最后,我们研究了H2O分子分别在无缺陷和含O空位缺陷的CeO2(111)表面的吸附性质。我们发现H2O分子吸附在这两种表面上时都和表面的O原子形成了双氢键结构。在无缺陷的CeO2(111)表面,计算表明室温下H2O分子并不活跃。而在含O空位缺陷的CeO2(111)表面H2O分子的活性很强,在低至100K的温度下就会解离成H和OH,从而在CeO2(111)表面形成OH面。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量子群的晶体基理论及其在典范基理论中的应用。关于晶体基的实现问题,对于任意可对称化Kac-Moody代数g,Littelmann曾给出过量子群Uq(g)的不可约可积最高权表示的晶体基B(λ)(最高权为支配整权λ)的一个道路实现。为了推广此道路模型,我们引入了广义Littelmann道路,并利用其等价类得到了量子群负半部分的晶体基B(∞)的一个具体实现。另外,我们研究了一系列量子群的张量积
认知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新型成像体制的雷达系统,它能够利用其结构上闭环反馈的特点,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认知与运用,实现SAR接收、发射的一体化设计,使得SAR与目标及环境的匹配程度大大提高,克服了传统SAR工作模式单一且固定的弱点。认知发射是认知SAR区别于传统SAR的本质特征之一。波形设计是认知SAR实现认知发射的基本且关键的途径,因此本文以认知SAR的波形设计问题为核心,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流量的增加,安检和监控成为了进入各大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安检设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需要一种能够探测隐匿于衣物下的不同材质的隐匿目标,又对人体没有辐射的安检设备。太赫兹无源成像系统是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太赫兹频段能量进行成像,且太赫兹频段具有衣物穿透性、高分辨性、不发射照射信号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探测人体衣服隐匿的目标。在安检监控领
随着交互技术的变革,手势交互以一种更加自然、直接的方式实现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指令传递和信息交换,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和效率。同时,凭借高分辨率雷达在有效感知微小目标运动、不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和避免隐私泄露等方面的优势,基于高分辨率雷达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案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游戏互动、智能家居和智能驾驶等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手势类别的多样性和用户执行的差异性导致了动态手势在准确识别上的困难。此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超声图像自动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超声成像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图像质量问题以及操作者自身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使得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就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因此而展开。基于相位信息的图像处理算法具有对光照变化不敏感,局部对比度不变的性质,因而能够稳定地识别图像特征。本文深入研究了相位一致性和相位对称性算法原理,并将其应用到超声图像处理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红外成像探测在军事和安防等方面的应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由于目前红外成像技术的制作工艺以及成像机理等方面的限制,红外图像的整体和局部对比度都偏低,边缘模糊并且相较于可见光图像整体分辨率较低,再加上序列图像在获取过程中存在相机抖动以及相机和场景存在相对运动等情况会造成帧间图像存在空间坐标变换,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红外序列图像的配准及增强技术,主要的
黑麦(Secale cereale L,2n=14,RR)属禾本科(Poaccae),小麦野生近缘物种,具有耐寒、抗病、高蛋白含量等优良性状,是小麦改良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栽培黑麦(S.cereale.L,RR)与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 Stapf,RafrRafr)均属于黑麦属,二者对小麦多种病害皆具有优良抗性。因此,黑麦中有众多的种质资源等待发掘,尤其是非洲黑麦。在栽培
对空监视雷达点迹融合算法将组网内多部雷达传来的信号处理后的点迹信息进行数据特征层处理,从而形成稳定性更强、跟踪精度更高的目标状态信息。因其对传感器依赖性小,通信需求较低,同时兼顾了处理数据的精确度和实时性,对空监视雷达点迹融合算法已成为目前工程实现最为可行的方法。因此发展对空监视雷达点迹融合算法研究对国土防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对空监视雷达点迹融合关键技术以及在线多雷达系统误差校正方法,
由β-catenin和LEF/TCF家族转录因子激活的经典Wn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存活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基因的表达在胚胎发育和癌症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apper1(Dpr1),作为Dishevelled的相互作用因子,被认为可以通过促进Dishevelled降解来调控Wnt信号。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Dpr1穿梭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尽管过量表达的Dpr1被发现主要存在于细胞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典型的分置运动平台雷达系统,由于其发射机与接收机分别放置于不同平台上,可以实现远发近收,以及前视、后视的成像。相比于单基SAR,具有反侦察、隐蔽性强、强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在军事、民用探测等领域都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收发分置也为系统带来了其他难题,时频同步误差就是其中必须要解决的难点。在分置运动平台的构型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