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苑义镜》系日本奈良时期的善珠(723-797)所作。其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法相宗集大成者窥基的《大乘法苑义林章》29章中的五心章、诸乘章、二谛章、断障章、大种造色章、表无表色章6章所做的注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窥基之“正统”唯识思想的继承和维护。但其中更不乏自己的特色,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释中也流露出诸多非“正统”的元素。本文运用文献考据、解释学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拟从其写作特点与论述方式,对重要的佛教经典和古师的态度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具体名相、句子的解释等方面,对善珠《法苑义镜》之思想特色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与窥基的《大乘法苑义林章》原文的对比研究,以梳理出其不同于窥基“正统”思想的特色。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对《义镜》的确切章节数只有6章还是全29章的问题,不能给出定论。
2.善珠表现出对义理本身再现和研究的兴趣,因而注重对各家观点和知识的列举、对比。对圆测,慧远等古师的态度也与窥基有所不同。
3.由此,在具体内容上表现出对如来藏思想的强调和重视。并认为,加行智和无漏智都有伏断烦恼的作用。还指出,意业既有表色,也有无表色。从而,以此映射出法相宗传到日本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色,以求为深入研究日本佛学做出一些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