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诞生开始,便迈开了追求美、创造美的历程。饰美之心自古有之,最早使用纯天然的羽毛、兽骨、枝叶、花草等为饰,装扮自己。新石器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有加工痕迹的骨饰、石饰、牙饰、贝饰、羽饰等便是饰物用于人体装饰的重要物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饰品工艺应运而生。饰品材质的选择与各民族的喜好和信仰等有关,并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寓意。佤族对白银饰品的喜爱情有独钟,并且视白银为驱邪避鬼之物,在他们的节庆盛装中银饰品是最灿烂、最耀眼的部分,更为重要的,银光闪闪的白银饰品是佤族真、善、美追求的标志,是佤族文化特色最显著、最直观的标志。佤族银饰秉承传统,展示着阿佤山地区浓郁的佤族文化,蕴涵着诸多审美理想、生态理论及现代价值,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美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在旅游文化产业经济等方面也有其特殊的借鉴功能。本文运用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的方法和成果来研究佤族银饰的本质和表现形式,着重分析探讨佤族银饰艺术产生的文化生态与承载的文化意蕴,以及从艺术特色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个性。并通过在沧源翁丁佤族村寨的田野调查,探讨银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研究现状分析和文献综述,理论依据与相关理论概念的阐释,研究方法与路线,田野点概述;第二部分:对佤族银饰的文化根基——佤族的族称、佤族的发展简史、佤族的现状做简要的描述;第三部分:风格鲜明的佤族银饰,结合田野调查情况,对佤族银饰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银饰的造型及装饰手法、制作工艺、纹样特色、佩戴习俗、银匠做详细的介绍,着重分析佤族银饰的纹样特色;第四部分:佤族银饰的文化探讨,包括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丰富的审美价值理念、丰富的社会功能价值,这一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五部分:佤族银饰的传承与发展,仍然紧密结合田野调查情况,分析佤族银饰的现状,其发展现状是佤族传统文化的缩影;第六部分:结语,就整篇论文进行总结,突出佤族银饰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