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双重自我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多以自己的个人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描写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特有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精神价值以及处在社会变革转型期间的人们的矛盾心理和感伤情绪。作为一名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自传倾向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在其小说中表露出的个人思想意识既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意识的具体再现,也是他小说具备的独特艺术特点。本文以菲茨杰拉德的四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运用小说叙事学理论这四部长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式的分析,力图从他的具体作品中挖掘作家本身的思想意识冲突,探讨其小说表现出来的菲茨杰拉德文学在小说创作中的双重自我意识以及他对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思考和探究,以此来说明菲茨杰拉德作为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这样一位时代性作家的独特魅力及其地位和影响。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集中探讨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创作表现自我意识的创作理念。通过菲茨杰拉德四部长篇小说与其个人经历的时间对照,说明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创作的传达自我体验的创作特征以及通过自我观察现实的艺术特点,分析菲茨杰拉德个人矛盾自我意识的具体内容。第二章主要说明菲茨杰拉德强调矛盾的创作理论,通过对其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叙事视角和全知叙事视角的具体分析,说明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存在的双重自我意识的现象,具体分析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矛盾意识。第三章将结合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和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文化思潮和社会环境,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学说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双重自我意识进行深入辨析,说明菲茨杰拉德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他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之间的冲突应是导致他的双重自我意识的主要原因。结语部分从作家创作的角度说明菲茨杰拉德的双重自我意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特色,说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菲茨杰拉德的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和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空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定风量空调系统以房间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妊娠无子宫肌瘤孕妇28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妊娠期并发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革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 7.4),应用荧光、同步荧光、紫外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磺胺甲噻二唑(STZ)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STZ对HSA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是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保护区类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大讨论,产生了不同解读。针对一些认为建立国家公
要管好已核销的呆、死账梁德在审计实践中时有发现,一些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将3年以上难以收回的应收帐款作为呆账、死账予以报批核销后就完事了。有的企业在核销后虽继续催要,但对
在苏联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的名字与“解冻”文学紧紧地连在一起。他就是驰名国内外的大作家伊利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 爱伦堡1891年出生在乌克兰基辅一个犹太
针对国内机车柴油机双层隔振设计参数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推导了柴油机、中间质量的振幅与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构建了柴油机、中间质量的振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些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沦落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结果产生影响。研究者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