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类食品添加剂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领域的违法违规事件,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倍加关注。本研究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问题较多的几类食品添加剂、充分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发展了多种食品添加剂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多种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中。本研究对于建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保证食品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食品中的甜味剂,分别建立了UPLG-PDA和HPLC-ESI-MS/MS两种检测技术,结果表明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在5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同样20mM的铵根离子浓度,质谱检测时甲酸/甲酸铵体系下的灵敏度要高于醋酸/醋酸铵体系。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钮甜在使用UPLC-PDA进行分析时的检出限分别为20、5、60、100μg/L。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法进行测定时,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的检出限分别为0.6、5、1、0.8和0.2μg/L。将该方法应用于饮料和葡萄酒的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上包括阿斯巴甜、纽甜、安赛蜜和甜蜜素等在葡萄酒样品中均有检出,且检出的样品均为多种甜味剂混合添加。对食品中的防腐剂,首次将固相萃取膜技术应用于对其的富集和净化当中,将该方法应用于饮料中的防腐剂检测,检测通量可以提高15倍以上。对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在内的10种防腐剂建立了UPLC-PDA的同时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在10 min内将10种防腐剂基线分离,而且首次实现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与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的基线分离。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在18个饮料样品中有12个检出了防腐剂,但浓度均未超标。对食品中的着色剂,建立了一种虾片中的人工合成着色剂的UPLC-DAD-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了具有亲水亲脂双亲作用的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样品净化,接着根据不同的着色剂对紫外和质谱响应强度差异显著的特殊现象,发展了一种通过DAD和MS/MS双检测器对这些着色剂进行定量的分析方法,灵敏度较传统的单检测器方法提高了10倍以上。针对肉制品中的8种苏丹类着色剂,本研究也建立了一种GPC净化加HPLC分析的方法,在对肉制品的提取溶剂、GPC的洗脱溶剂等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后,空白肉制品中加入0.2μg g-1的着色剂后的回收率在87.8-111.9%之间,变异系数小于6.9%。基于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TOF)技术,分别建立了一种测定饮料中18种防腐剂和保鲜剂,植物油中11种抗氧化剂的LC-TOF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首先获得标准品在液相色谱上的保留时间、适宜检测的离子带电模式以及精确分子离子质量数等信息,接着根据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在色谱上的保留时间及精确分子离子质量数等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实现对样品的快速筛查。通过采用分段碰撞电压程序,整个分析过程中分析物的质量精确度小于5 ppm。目前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筛查。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宋代福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对象,通过方志文献史料、宋代文人笔记等,运用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综合方法详细考察了宋代福建农业经济地理的发展前提、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