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度、认知等方面内容,并且从食品企业、消费者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建议。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研究现状。二是问卷调查法。2014年,通过组织和培训山西医科大学的部分学生,课题组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山西省为中心,扩散周边省市”为问卷对象的选取原则,选取了全国23个省(直辖市)的318个县(区),并采用偶遇抽样法对120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食品安全基本问题、转基因食品、婴幼儿乳品、学校食堂专项整治、食品质量认证以及食品过敏原等内容。在山西省朔州市对30名消费者进行预调查后,课题组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经培训后,调查人员到318个县(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本文只从中选取消费者与食品安全基本信息以及食品质量认证信息有关的内容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只针对此次调查结果。三是数据分析法。本文应用Epi Data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并分析数据。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并用χ2检验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四是对比研究法。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原因,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优点,总结经验与不足。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19名消费者中,57.6%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信息,59.7%的人了解食品质量认证信息,50.1%的人知晓“绿色食品”的概念,27.5%的人知晓食品质量认证安全等级;78.1%的人在购买食品时会注意包装上的食品质量认证标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认证的了解程度与其是否观察包装上食品质量认证标识的行为是有关系的。2.产生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包括食品企业自身原因以及食品生产链冗长繁杂;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并且由于自身原因,很难准确判断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及追溯机制薄弱。结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第三方组织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机制;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的框架构想三个方面提出改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