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期间D-二聚体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急性肺栓塞溶栓疗效的判断。方法:纳入对象为在2010.01~2011.10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科的62例根据2008年ESC公布的急性PE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为高危组和中危组的急性PE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内每4小时,溶栓10天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溶栓前及溶栓后10天时的Borg呼吸困难评分;62例患者入院时及溶栓10天时进行CTPA检查,比较两次CTPA血栓变化情况.10天后根据CTPA肺栓塞是否消溶分为全通组和未全通组。结果:1)栓塞肺段全通组(29例):血浆D-二聚体于溶栓后4~8小时达高峰,溶栓后4~8小时血浆D-二聚体值异常升高,达到溶栓前2.7倍,随后进行性下降,溶栓后10d回落至接近溶栓前水平(t=1.306,P=0.202),而未全通组(32例)则较全通组达峰时间明显延迟,其峰值达到溶栓前2.3倍,随后进行性下降,溶栓后24小时仍高于溶栓前水平(t=8.2, P<0.01),至溶栓10d两组与溶栓前比较均明显降低;2)溶栓10天后,总体治疗效果评价:治愈29人(占总人数46.7%),显效19人(占总人数30.7%),好转13人(占总人数21%),死亡1(占总人数1.6%)人,总有效率98.4%;3)溶栓后D-二聚体达峰浓度与溶栓前浓度差值与溶栓减少的肺段数目之间有一定相关性(rs=0.594,P<0.05),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程度也有一定相关性(rs=0.301,P=0.019)。结论: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急行肺栓塞溶栓治疗效果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动态变化幅度与血栓溶解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大致根据其变化幅度判断血栓溶解程度。
其他文献
<正>课程改革呼唤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过去
目的研究二次宫外孕发病相关因素,以期在妇科疾病治疗时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选择合浦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30例二次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首次宫外
<正>当下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课文长、课时少,怎样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走进文本,更好地领略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教学中需要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需要一
近年来,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都为国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立体化教学法自问世以来,广受教育者关注,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了多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基于中学及大学阶段,并没有关注小学的研究。文章在前人提出的教学模式基础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代谢组学旨在对生物体液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
目的利用Cox模型(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食管癌放射治疗后与生存和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同时探讨CT分期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有完整CT资料的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建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能力、追踪康复效果、比较不同类型人工耳蜗的性能等都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正>近些年来,许多欧美国家纷纷认识到儿童早期阅读,对于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例如,美国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英国的《确保儿童开端计划》等
通过对湖北省11市州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缺乏指导,家庭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