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体验还原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乱象频出。一方面,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多把重心放在字句的讲解上,忽视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化,教师多以串讲为主,为了应试总结鉴赏的模板,使古诗词的审美教学变成了背诵教学、记忆教学。古诗词具有凝练性、概括性等特点,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对古诗词学习的畏难情绪,学生难以对古诗词产生认同感。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将“认知体验还原法”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去,唤醒学生的身体经验,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认知体验还原法虽然是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方法,但是其理论根源却并不陌生。认知体验还原法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具身认知理论、范梅南教育现象学以及以意逆志说等都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对“认知体验”与“还原”这两个方面的阐述,对认知体验还原法进行概念界定,并论述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特征。认知体验还原法是一种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具有深刻的价值。“认知体验还原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能够调节学生原初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恐惧感与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使用这种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笔者根据不同古诗词中所呈现的内容讨论与总结“认知体验还原法”在中学古诗词应用中的具体策略,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要在教学解读与设计中自觉地运用认知体验还原法。首先要结合学生认知经验,解读陌生化语言;其次要发现学生的认知体验矛盾,从矛盾之处入手,深层解读文本密码;最后,要回溯文本创作的历史情境,挖掘其审美价值。笔者根据所提出的认知体验还原法教学策略,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并且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在认知体验还原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总之,认知体验还原法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为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古诗词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将认知体验还原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的案例,也表明了认知体验还原法有助于学生调动身体经验,深层理解诗意,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形成网状知识结构,从而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2001年美国完成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要求: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技术标准,运用技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物质代谢,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等作用。我院使用薄芝糖肽联合抗生素对120例肿瘤术后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对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发展和前途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是推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房地产行业可拉动内需,带动家具、家电、住宅装修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发展状况与民生密切相关,和建筑业合在一起,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趋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2006年第二季度翰德报告显示,职业枯竭情况愈演愈烈。当前企业普遍推行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主题的软福利政策。进修津贴是企业最常提供的员工福利,占整体的25%;另一项最常见的福利是弹性工作时间及休假,各占整体的20%。单纯依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软福利政策,难解职业枯竭的燃眉之急。    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    1.生理耗竭它是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主要表现特点
对脉冲噪声环境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研究是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采用基于误差绝对值代价函数最小化方法推导的符号误差最小均方(SE-LMS)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脉冲噪声对自适应滤波器的干扰。然而,一方面,在估计未知系统时,如果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中存在噪声干扰,SE-LMS算法的收敛速度会变慢,稳态失调会增大;另一方面,分布式估计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但SE-LMS算法直接应用于分布式估计无
本文阐述了影像对装饰造型的意义,分析了影像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中的体现,及其对装饰造型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