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甲基硫化物(dimethylsulfide,DMS)是海洋中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在全球硫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氧化物能作为云凝结核增加云层量,从而提高反射率和影响气温。对DMS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海洋研究的热点之一。红树林作为海岸带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硫含量极高且存在大量的硫循环相关微生物。研究证明与红树林生态环境相似的盐沼地DMS释放量丰富、且存在DMS产生细菌(DMSP-dependent DMS production bacteria,Ddd+细菌)。本研究首先设计了细菌DMS产生关键功能基因之一dddP的特异引物,并以4个地点红树林土壤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红树林土壤dddP基因,构建了dddP克隆文库,分析了红树林土壤dddP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中确实存在Ddd+细菌,且红树林土壤中存在大部分目前已知的DddP细菌(DddP型Ddd+细菌),更多的是未知的DddP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红树林土壤dddP与海洋dddP存在差异。结果还表明dddP在红树林环境中广泛分布,不存在地域性。对dddP在红树林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做了进一步研究。在文昌红树林土壤的不同剖面梯度中,dddP表现出明显的分型:高潮带型、潮间带型、潮间带-低潮带型和低潮带型。潮间带-低潮带型在整个红树林中占优势地位。冬季和夏季,dddP多样性都有沿着高潮带,潮间带,低潮带逐渐升高的趋势。冬季到夏季,dddP的多样性在高潮带和低潮带由低变高,而在潮间带由高变低。对文昌红树林海水dddP的研究表明,红树林海水中的dddP部分与红树林土壤中类似,部分与海洋环境中的类似,但其多样性低于土壤中的dddP。季节变化对红树林海水dddP的类型和分布影响要强于对土壤dddP的相应影响。初步分析了环境理化因子对DddP细菌类群及分布的影响,在红树林土壤中,pH、有效硫含量、盐度和全氮含量对DddP细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盐度和香农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