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对于一国的农村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政府公共投资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政支持能有效地解决促进农业增长所必需的众多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第二,政府公共投资政策是国家调控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基本工具。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公共投资的基本含义,构建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公共投资模型,并按照公共投资的投向将公共投资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类,从而得出结论:对于不同的投资投向,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区别对待。其次,本文利用最新的数据,从政府投资的主体和投资的方向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并且指出我国农村公共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随后,我们利用湖北省数据,对农村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并且做了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后进行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政府农村公共投资增长是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反过来则结论很难令人信服。农村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因素显示,医疗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对农村生产总值的弹性最高,而传统上认为高效的基础设施则作用并不明显,并且科研技术投资和农村金融保险业投资对产出的作用是负的,以上这些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最后,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由中央政府供给全国性公共产品并按照公平性原则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给予资助;2)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3)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农村公共投资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投资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4)增加农村政府公共投资,合理调整投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