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of Colorimetric Immunoassays for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c Endotoxin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粮食短缺、农药和化肥等引起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苏云金芽孢杆菌Cry毒素作为杀虫剂的转基因植物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Cry1C作为一种新兴的Cry蛋白,受到极大的关注。常规的Cry毒素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操作负载、高成本、检测耗时长的不足。此外,由于Cry1C转基因的不断增长以及Cry毒素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经济、简单且稳健的检测方法以快速和灵敏地检测水稻样品中Cry1C蛋白的含量。本论文建立了基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基于磁珠的免疫测定法来检测Cry1C,并应用于水稻样品的检测。首先,培养两个可以产生Cry1C单克隆抗体细胞系C1和C4,并将其注入小鼠腹腔中通过小鼠腹水生产单克隆抗体。在本论文中,作者选择C1细胞株产生的单抗作为捕获抗体,C4细胞株产生的单抗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作为检测抗体。最终通过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及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2O2)显色,酶标仪测定在OD450吸收峰来定量检测Cry1C含量。基于此,本课题建立了以下两种Cry1C蛋白的免疫测定方法:(1)基于夹心ELISA方法用于Cry1C检测:检测限为10 ng/m L(S/N=3.0),线性范围为10–120 ng/m L。本实验所建立的ELISA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为4.43%)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2)基于磁珠的高灵敏度免疫方法用于Cry1C检测。本方法检测限为1 ng/m L(S/N=3.0),线性检测范围为1–13 ng/m L。该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为2.75%)。此外,该方法进一步成功地用于检测实际样品的Cry 1C蛋白。
其他文献
2021年,新中国成立已有72年,72年中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先后经历了8次探究摸索与创新发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拉开序幕,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与创生在各地区、各学校、各课堂衍生出了极具中国特色与学校智慧的课改经验与成果。或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或引起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或引起五湖四海的学校、
会议
油菜抗倒性弱是制约我国油菜进一步提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沼液是禽畜粪污经厌氧发酵后的速效生物肥,施用沼液增产优质效果显著,且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有利于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抗倒伏型)和阳光2009(倒伏敏感型)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无机氮肥为对照,将两种沼液肥(猪、牛)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用量水平,研究沼液肥对油菜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础而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个特定细胞的分化通常需要跳出细胞周期,“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是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的精妙概括和前瞻预测。多年来,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基本生命过程的细节及其涉及的大量基因不断被发现和分析,但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的关系和协调机制却一直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突破。多细胞丝状的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7120在环境中缺乏化
长江中下游种植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优势区,该区域小麦的单产和氮素利用效率一直较低,因此揭示该区域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生理,以提高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实现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具有长江中下游典型气候特征和种植制度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一是对本区主要种植的9个弱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二是选用两个代表性的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N13
低温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冷敏感植物番茄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嫁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艺手段,因为能提高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前人对嫁接提高番茄耐冷性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层面,相关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本文用耐冷性强的多毛番茄LA1777和冷敏感的栽培番茄LA4024构建了2个嫁接组合LA4024/LA4024(自嫁苗)和LA4
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用于材料、医学、日用品和农业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纳米粒子会通过废水和废气等方式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从而影响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研究纳米粒子对植物的生物效应是评价其对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大豆为模式植物,系统研究了四种钼相关纳米粒子[钼纳米粒子,Molybdenum nanoparticles(Mo NPs);二氧化钼纳米粒子,Molybdenu
第一部分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检测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8例骨肉瘤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3表达水平,并应用统计学模型处理数据,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现低表达。TIM-3的阳性表达水平与骨肉
柑橘属于多年生双子叶植物,通过次生生长不断增粗和增高。前人研究中发现,植物次生生长受激素、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本文周期性观察了枳、沃柑、桃实生苗的增粗生长规律、比较了3年生红心柚和南丰蜜橘幼树的直立枝和斜生枝增粗差异,以及复硝酚钠和独脚金内酯对3年生温州蜜柑、椪柑幼树和枳实生苗枝梢增粗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粗度差异显著的材料的解剖学结构和基因表达量。取得如下结果:1、枳、沃柑实生苗及柑橘直
妊娠早期胚胎丢失是困扰我国牛、羊养殖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反刍动物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于妊娠建立至关重要。尽管已经发现多种分子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但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BCL2L15调控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功能作用和信号转导过程,为治疗反刍动物早期妊娠胚胎丢失和提高家畜生殖率提供理论基础。(1)本研究通过孕酮(P4)、雌二醇(E2)和干扰素tau(IFNT)联
乳腺炎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难诊断且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研究显示诱发奶牛乳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介导Toll样受体、MAPK、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的调节,分泌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m6A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 methy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