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动词化现象动因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名词动词化是指名词在特定语境下被直接用作动词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在英语和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同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日趋增长的态势。对于名词动词化现象,在此之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语言现象本身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上,很少触及如成因等更深层的机制。因此,本文致力于对于名词动词化的背后动因的研究,即为什么人们放弃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而使用名词来表达动作意象。本文首先对“名词动词化”这一概念给出已有界定的同时列出其分类标准。由于传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言现象本身的研究,因此概念和分类两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先前研究的部分回顾。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留下很多空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打破对于名词动词化的有限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由于认知语法可以比较有说服力地解释此类转换现象,因此本文在理论框架部分的阐述主要集中于认知语法。同时,本文核心部分也涉及到了除认知语法外的认知语言学的其他理论。以认知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名词动词化的三个动因。第一个动因是说话者可以明显感知的语言经济原则。在这一原则驱使下,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既可省力又可达到更好语境效果的名词动词化现象应运而生。由于符合经济原则,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就会倾向于使用事半功倍的名词动词化方法,因此本文把经济原则定义为习惯性动因。第二个动因是根本性的认知上的动因,本文将这一动因命名为“临时补缺”。根据认知语言学,对于词类的界定并非绝对的划分而应该是一种纬度。因为对于客观事物具体是静态还是动态抑或是兼备两者的中间状态取决于人们识解的方式。客观世界通过人们的识解存在同时包含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的中间状态,而语言系统往往对这部分状态欠缺表达方式。因此在特定语境下,词类转换就是对这种欠缺的一种临时补缺。而名词动词化现象就是临时补缺中被用来表达静动态的语言方式。第三个动因是附加的心理方面的,本文称之为言语垄断。名词动词化方法可以明显地将用作动词的名词的意象突显,而将其他相关意象弱化。是这一动因对于说话者来说往往都是下意识的,但在一些语境下是可以被利用的。因此这一动因可以很好地解释广告语中名词动化现象多有存在的原因。最后,本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三个动因的效力。本文的阐述明确表明了名词动词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一些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对于词类转换其他分支的研究上。本文在致力于研究名词动词化现象背后动因的同时,使读者在语言变化的成因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启发。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对核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时也给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国内因核电缺失导致电力短缺,电价上涨,进而影响到日
常州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较为丰富,目前探明的主要有寺墩遗址、姬山遗址、象墩遗址、城海墩遗址和青墩遗址,当前工作做得比较完备的主要是寺墩遗址,其他遗址大多只是经过了考
贵金属纳米簇,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细胞成像及医疗卫生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贵金属纳米簇用作重金属离子及生物小分子的传感器时,由于检
目的 探讨成年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危险因素及施虐者特征。方法 用自编性虐待问题及家庭环境问卷,对某学院701名成年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家庭情况及施虐者特征进行不
据《都市快报》报道,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当事人颜某获释后,被拍拎耳照片的男童的母亲林女士对此很气愤,“我以为她肯定要坐个三五年牢的”。尽管温岭虐童事件社会反响大,网友与
<正>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农村的集体资产也日益壮大。然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造成资产流失,投资失误等问题大量出现。因此,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刻不容缓
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启了基督教来华的第四次传教之旅。传教士来华的基本目的是传播福音,皈依信徒。但是,由于清政府的禁教政策,加之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缺乏兴趣,传教士们在布道和吸收信徒方面进展缓慢。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传教士不断探索并确立了“医务传道”的方法。1838年,本此旨趣,“中国医务传道会”应运而生。从1838年至1886年,在近50年时间里,中国医务传道会进行了多项活动。首先,为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比较范畴中的典型句式,它是指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差比句。“X比YW”是“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其中“X”“Y”是比较项,“W”是结论项。20世纪8
期权的定价和避险是期权研究中最重要两个的方面。Black-Scholes公式由于简单明了且易于计算,故深受金融分析者的欢迎,成为实践中指导期权定价及避险的重要工具。但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