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理论下的布尔加科夫戏剧研究——以《逃亡》、《土尔宾一家的日子》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剧作家和小说家。他在极端的历史年月里以“文学与权力”、“自由”为主题,创作了《逃亡》、《土尔宾一家的日子》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作为一位命运多舛的剧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中充满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以及对身份意识的思考。本文在考察“凝视”理论和布尔加科夫身份认同的基础上,从文本细读和人物分析等角度对布尔加科夫戏剧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来自视觉的压制以及对自我的探寻进行了详细解读。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布尔加科夫的文学成就、国内外关于布尔加科夫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主题。论文第一章:“凝视”与布尔加科夫的身份意识。首先,对“凝视”理论进行了溯源及阐释。“凝视”理论源于对视觉的关注,经历了从生理学到后现代文化概念的发展历程,由此,论文切入存在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女性主义诗学等角度对“凝视”理论做一线性梳理。重点阐释了与论文相关的萨特的“他人的注视”以及福柯的规训权力之下的“凝视”理论。鉴于“文学与政治权力”是布尔加科夫的人生以及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笔者进而运用新历史主义观点来分析布尔加科夫的身份意识,并解析“凝视”对于布尔加科夫身份意识建构的影响以及布尔加科夫如何在与来自社会及他者的“凝视”对抗的同时,进行自我的探寻。论文第二章:“凝视”在布尔加科夫戏剧中的演绎。通过将萨特他者“凝视”以及福柯规训权力之下的“凝视”理论与《逃亡》和《土尔宾一家的日子》的相结合并进行文本细读和人物分析,从他者与自我、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解析“凝视”在布尔加科夫戏剧中的演绎。论文第三章:反凝视:布尔加科夫戏剧中追求自我的探寻。结合布尔加科夫戏剧的创作风格以及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两方面,解读布尔加科夫在身份认同以及自我建构的探寻道路。最后,文章在结语部分再次强调对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中包含的“凝视”的压制以及作者对自我的坚定地追寻。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的一生历经坎坷,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现实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莱辛是一位人文主义作者,她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她整个小说创作过程。莱辛早期
本文主要探讨先秦儒家“六艺”之一的“乐”学的成说系统。即从“经”和“传”两个主要方面,考查《乐经》文献的主体和经义的认识。通过已有文献,抽离整合,以确定先秦诸儒在“乐
“谪世”母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母题。其历史渊源久远,魏晋以后,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以“谪世”为母题的数量可观的小说作品,至清代达到鼎盛。据笔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