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背景下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消费处在粮食供应链末端,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转型,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容易加剧粮食供给的压力,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对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和消费量的预测等研究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国家政策和宏观战略调整方向,与时俱进。“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内发展环境将面临新变化,政策体系也将出现相应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五年,我国居民的生活生平和膳食结构将处于新的需求阶段。第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我国人口增长率将出现扭转式上升。第三,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重视城镇化发展实质,我国城乡人口分布结构将出现新一轮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可能直接影响粮食消费,进而给粮食安全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鉴于此,本文探究“三个变化和调整”背后我国因居民收入提高、人口绝对增长、人口城乡转移三方面因素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增量,及这种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以我国粮食消费刚性需求为引导,以期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证实城乡居民收入、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的影响程度显著。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类比日韩经济相似性时期分析和ARIMA模型分析三种方法,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模拟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的三种可能情景,分析预测我国居民收入对粮食消费的影响程度。采用文献阅读法,参考“单独二孩”政策下目标人群再生育申请比例,估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影响程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对其指标赋予权重,依据2008-2014年农民工市民化综合指数和加权城镇化率的变动趋势,预测2020年城乡转移人口对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于三种新政策背景,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增量为3449—6280万吨,其中因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粮食消费增量为2347—4763万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下的人口增量拉动的粮食消费增量为413—829万吨,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城乡人口转移拉动的粮食消费增量约为689万吨。三方面因素带来的粮食消费增量在低情景下需要640万公顷的土地,在高情景下需要1166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2014年粮食实际播种面积的5.7%-10.3%。若此部分增量全部依靠进口,我国粮食自给率将在80%上下徘徊,处在粮食安全的危险边缘。
其他文献
采用大白杜鹃无菌苗的嫩叶、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结果表明:接种到1/2 MS+ZT1.0 mg/L+NAA2.0 mg/L+水解酪蛋白100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
【摘 要】农场会计在农场各项工作开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新时期发展,农场会计管理不仅要与时俱进,还应该重视相关专业水平的提高,以此迎合农场经济建设步伐,在农场深入改革过程中,会计管理水平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发展角度,通过明确农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旨在通过分析能够提高农场会计管理工作认识,也进一步为实现农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农场发展;会
对改革以来中国粮食科技体制和政策演变进行疏理,比照粮食科技所取得的成就,总结粮食科技体制、政策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今后中国粮食科技政策的取向和改革举措.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高层都非常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并且积极采取了相关的计划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
<正>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人类在历代的生产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它们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没有遗传,就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而
市场经济有一个显著的规律即生产过剩→通货膨胀→百业萧条→经济危机.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它与结构调整一经济复苏→百业兴旺→经济繁荣一起,构成了经济发
阿里巴巴上市不久就因涉嫌证券欺诈被提起集体诉讼,反映了其尚未完全适应美国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在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监督模式下,由于公司制改革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