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MPa级建筑用钢免预热焊接工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焊接是建筑结构用钢连接的主要方式,免预热焊接是绿色节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接头性能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采用热模拟和实焊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碳含量(0.15%和0.07%,质量百分数)的390MPa级建筑用钢在不同焊接模拟工艺下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重点探讨了预热、层间温度对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简称HAZ)的淬硬倾向、软化、冲击韧性等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两种实验钢的最佳焊接工艺及预热温度,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实验测定了两种钢的SH-CCT(Simulated HAZ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结果表明:0.07%C 实验钢降低了马氏体组织生成的趋势,不同t8/5条件下主要生成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减小了冷裂倾向。HAZ细晶区(Fine Grained HAZ,简称FGHAZ)的晶粒尺寸明显小于粗晶区(Coarse Grained HAZ,简称CGHAZ)晶粒尺寸,开始相变温度要高于粗晶区,趋向于高温转变。两种钢无论是粗晶区还是细晶区,随着t8/5时间的延长硬度均呈下降趋势,0.15%C实验钢在t8/5低于20s(对应热输入为16kJ/cm)时硬度大于350HV,存在明显的组织硬化现象,而0.07%C实验钢热影响区最高硬度不超过350HV,淬硬倾向降低。(2)采用热模拟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热输入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影响的实验,0.15%C实验钢在线能量小于20kJ/cm时容易生成淬硬马氏体,0.07%C实验钢在低于40kJ/cm的线能量下为贝氏体组织,大于40kJ/cm时两种钢均出现包围晶粒的先共析铁素体组织,0.07%C实验钢粗晶区冲击性能要优于0.15%C实验钢。两种钢细晶区组织均较细小,以贝氏体和铁素体为主,冲击性能均高于150J,0.07%C实验钢冲击性能相对较好。(3)通过理论计算预热温度和热模拟实验验证不同预热温度对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影响,得出预热可以改善0.1 5%C实验钢产生淬硬马氏体的倾向,对提高0.1 5%C实验钢细晶区冲击性能效果明显。预热能够增加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冲击性能,但对晶粒尺寸较大的粗晶区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0.07%C实验钢不同预热温度下冲击性能均大于47J,明显优于0.15%C实验钢。(4)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进行了二次热循环实验,研究了不同碳含量钢二次峰值温度对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峰值温度为1350℃时,组织与一次热循环下的粗晶区组织相同,为焊接接头薄弱区。二次峰值温度为700℃时0.15%C实验钢生成沿晶界呈链状分布的珠光体组织,恶化了焊接热影响区性能。而0.07%C实验钢由于碳当量低,不易生成链状组织,性能显著提升。(5)通过模拟不同一次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对二次热循环组织演变规律发现,一次预热温度能够改善粗晶区组织构成,有缓解淬硬倾向的作用。随着层间温度的增加,临界粗晶区(Inter Critically Reheated Coarse Grained HAZ,简称 ICCGHAZ)中碳元素富集倾向增加,形成了较大的珠光体或碳化物的块状或团状组织,分布于晶界和晶内。0.07%C实验钢碳富集现象不明显,减少了硬相组织的生成。
其他文献
在无线网络系统的物理层中,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是研究如何在接收端更好更快地恢复信源传输的信息。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无线网络系统物理层的接收端所面对的系统噪声和干扰十分复杂。造成这样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频谱资源的过度重用引起了严重的无线网络信号干扰。这些干扰往往呈现出时域或频域上的动态相关特性。此外,对于长波、水下通讯和多接入系统等场景来说,系统噪声或干扰还具有一定的冲击性。这类冲击性噪声干
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与核裂变相比,热核聚变不但资源无限、易于获得,其安全性也是核裂变反应堆无法相比的。核聚变装置的包层结构材料为低活化钢,其服役环境为强磁场和高温,这种极端服役条件可以显著影响钢的服役寿命。合金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是钢中主要强化方式之一,碳化物析出相的长大、粗化、溶解或消失将会使钢的高温蠕变强度大幅降低。而合金碳化物的形核和演变离不开合金原子的扩散,所以研究强磁场
镁合金具有密度低、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耐冲击、较强的电磁屏蔽性能、散热导电性良好以及可再生利用等很多优异特性。其结构件在交通、建筑等很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因为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的金属结构,各向异性明显,致使其常温条件下变形能力差,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工程结构件形状不连续的部分会形成局部复杂应力状态,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本研究以应用较广泛的AZ31镁合金为试验
国内某钢厂在亚包晶钢宽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铸坯一直存在裂纹等问题,致使钢坯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铸坯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结晶器锥度和钢种凝固相变对控制铸坯产生裂纹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针对结晶器倒锥度是否合理和钢种的凝固特性进行研究改进,从而降低铸坯裂纹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本研究使用薄片移动法和Mile算法建立板坯连铸凝固传热的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根据生产数据计
M42超硬性高速钢在具备高硬度的同时,还保持着优异的韧性,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其他高速钢,被广泛应用于切削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传统冶炼方法所制备M42高速钢的凝固组织存在诸多问题,如铸态枝晶组织及碳化物粗大、分布不均匀、大块的莱氏体较多等,严重影响了其加工性能,制约了其应用与推广。加压凝固技术作为高品质特殊钢的一种特殊制备技术,对铸锭的凝固组织具有重要的影响。增大凝固压力具有改善界面换热
Fe-Ga合金(Galfenol)作为一种巨磁致伸缩材料,因其高的抗拉强度、高的磁导率、低的饱和磁场和良好的温度特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主要采用轧制和退火方法,利用二次再结晶过程强化η织构并提升磁致伸缩系数。国际范围内主要通过析出或添加NbC为主要的抑制剂,同时借助H2S或S元素气氛下的表面能效应,诱导二次再结晶Goss晶粒,提高薄带的磁致伸缩性能。现有研究中对二次再结晶Goss晶粒
腰关节设计是仿人机器人设计中重要的工作之一,腰部关节的加入对于提升仿人机器人运动灵活性、平稳性都有极大作用。本论文将通过对仿人机器人腰部关节的研究与设计,提高仿人机器人腰关节的动态特性与承载能力,拓展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增强仿人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本文基于并联机构开展对仿人机器人腰关节结构设计的研究,为仿人腰关节的发展与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和思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经过对国内外仿人腰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具有驱动感知特性、输出力大、驱动电压低等优点,在仿生手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采用SMA驱动的仿生手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SMA驱动器输出位移小,很难做到小型集成化的仿生手。(2)SMA驱动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预拉伸应变量。(3)仿生手时间响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4)很难完成较为精细的抓取任务。综上所述,针对目前SMA驱动
平邑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平邑县建成区面积31.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 26.25万人,是集自然风光、人工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县城。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空间的变化,其传统的园林空间格局、园林文化内涵、景观环境特色均有失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展现城市的魅力、体现城市的特色,立足平邑实际,对平邑县城区景观品质进行提升,对平邑县的城市形象及生态环
广阔的海洋不仅蕴藏着各种矿产资源,更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水下生物,神秘的海底世界是人类向往已久的观光胜地。因此,开展微型载人观光潜水器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与商业价值。本文立足载人观光潜水器水下观光特点,结合水下工况特点对潜水器功能的实现进行相关结构分析及水动力学研究。根据其水动力特性开展相关运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实现,并开发基于Labview的观光潜水器综合显控系统。首先,对微型载人观光潜水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