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大鼠脑梗死和颈动脉内皮损伤的治疗以及对于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对其预防治疗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动物实验证实,无论是内源性干细胞动员还是不同途径补充外源性干细胞,均能减少梗死体积,改善预后。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血液供应改善情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再生与血管再生是一个偶联的过程,促进血管再生有助于神经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内皮祖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能够促进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影响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因素很多,包括局部组织缺血、某些细胞因子和药物等。目前发现具有内皮祖细胞动员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酶转化抑制剂(雷米普利)等,但长期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又可使外周血EPCs的数量减少,具体机制不清。丁苯酞是我国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脑缺血的一类新药,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其对于微循环的改善有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在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丁苯酞对于造血干细胞治疗脑梗死亦有促进作用,因此可能对于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增殖具有积极影响。本课题实验目的首先是应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以手持激光器作为照射光源时动物模型的制作效果。之后观察丁苯酞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对于外周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是否与梗死体积和微血管增生有关,再进一步观察丁苯酞应用于颈动脉内皮损伤时是否影响外周内皮祖细胞数量,是否促进内皮修复。最后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鉴定,离体情况下观察丁苯酞对于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是通过细胞因子间接作用于内皮祖细胞还是具有直接影响。  方法:本课题共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两种光源的光照度稳定性进行测量,然后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开骨窗至硬脑膜,不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B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C组:保留颅骨内板,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分钟;D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冷光源照射40分钟。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术后24小时对大鼠头部进行MR扫描,术后48小时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比较各组的模型制作成功率。在第二部分,应用光化学法对40只大鼠建立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天给予丁苯酞12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食用油。与术后3天、7天、14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术后14天处死大鼠,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4、VEGF、bFGF阳性细胞数目。第三部分则应用1.5×20mm的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同第二部分。于术后3天、7天、14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术后14天处死大鼠,HE染色测量内膜-中膜面积及残余管腔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4、VEGF、bFGF阳性细胞。最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测定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荆豆凝集素FITC-UEA-1的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CD34/VEGF-R2双阳性细胞数目。细胞培养至10天,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不含血清的EGM培养基;②低浓度组:培养基中丁苯酞浓度为0.1μmol/L;③中浓度组:培养基中丁苯酞浓度为1μmol/L;④高浓度组:培养基中丁苯酞浓度为10μmol/L。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24小时,测定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  结果:在第一部分,5分钟内测量冷光源光照度为7.20±0.67×103勒克斯(Lux),手持激光器的光照度为(1.29±0.11)×105Lux,后者是前者的18倍。光照度变异系数冷光源为9.3%,手持激光器为8.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53)。不同方法进行动物模型制作时,24小时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48小时后差异消失。术后24小时头部MR扫描显示,A组未见脑梗死形成,B组、C组全部有脑梗死灶形成,D组仅部分大鼠形成梗死灶,但体积明显较B、C组小,另外C组有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TTC染色A组未见梗死灶形成,B组、C组全部于左侧照射区形成部位恒定的梗死灶,体积分别为16.7±3.23mm3和15.6±2.85mm3,二者间无明显差别。D组仅部分形成梗死灶,且体积为5.2±1.96 mm3,明显小于B组、C组(P<0.01)。B组、C组、D组模型制作成功率分别为100%、80%、50%,将B组、C组合并为手持激光器组,与冷光源组(D组)比较,经确切概率法验证,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6)。在第二部分,丁苯酞治疗组术后3天、7天、14天的EPCs数量(分别为:79.80±23.69,77.85±21.67,68.44±21.2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85±18.35,47.15±18.07,48.05±17.71)(P<0.05),梗死体积治疗组为:8.71±2.12mm3,对照组为:11.36±2.31mm3,两组间差别显著(P=0.03)。微血管密度,治疗组为:7.01±0.85,对照组为:3.83±0.41,两组间差别显著(P=0.000)。两组间VEGF、bFGF的表达亦差别显著(P<0.05)。术后外周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平均值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910),与微血管密度、VEGF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852、0.806)。在第三部分,丁苯酞治疗组术后3天、7天、14天的EPCs数量(分别为:75.85±22.67,76.00±20.43,68.08±19.2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79±16.37,47.93±16.83,47.86±16.82),再内皮化率治疗组为37.88±11.57%,对照组为27.91±7.63%,两组间差别显著(P=0.013)。丁苯酞组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以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分别为0.689±0.114mm2,0.274±0.056 mm2,0.496±0.072mm2,0.568±0.102;对照组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以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分别为0.615±0.096 mm2,0.387±0.097 mm2,0.440±0.074mm2,0.880±0.162。丁苯酞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对于管腔面积,丁苯酞组虽较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丁苯酞组VEGF、bF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再内皮化率、VEGF、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930,0.857),与新生内膜面积和I/M比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776)。在第四部分,大鼠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小圆形,差速贴壁培养7天后,镜下可见大量梭形、多角形细胞成克隆样生长,14天后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培养10天时检测Dil-acLDL标记与UEA-1标记双阳性细胞比例为88.6±5.98%,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4/CD133、CD34/VEGF-R2双染阳性率分别为43.3+8.65%、62.8+10.17%。丁苯酞离体情况下对于EPCs影响的检测,0.1μmol/L组无明显影响(P>0.05),1μmol/L组能促进EPCs的增殖和迁移(P<0.05),而10μmol/L组既能促进EPCs的增殖和迁移,又能促进EPCs的黏附(P<0.05)。  结论:①在光化学法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制作过程中,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照射光源与冷光源相比,光照度稳定性无差别,但有更高的模型制作成功率;②局灶性脑梗死时,丁苯酞治疗能够提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加梗死灶及周边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梗死体积,并能促进VEGF、bFGF的表达;③颈动脉内皮损伤时,丁苯酞治疗也能够提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提高再内皮化率,减少新生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促进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④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可以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离体情况下,高浓度丁苯酞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⑤丁苯酞可能对于内皮祖细胞具有直接影响,又可能通过促进VEGF、bFGF的表达而具有间接影响。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教学方法充分融合,并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认知世界的方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别运用实践教学法、自主探究法以及生活
情境教学法是当代社会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设计情境,实施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
新课程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的自身学习素养不断的实现提升,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受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性的文化知识,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因此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教学策
目的实验一:检验中文版听觉连续加法测试(the Chinese 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 PASAT)在中国中青年人群中的信度、效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用于评估中国MS患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也是组成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阅读教学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