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科技与经济的开发历史及其新格局的构建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w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区域发展一体化态势,未来的大西南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加入WTO为大西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又使其拥有“近水楼台”之利。如何整合资源优势,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实现大西南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为此,笔者以大西南区域科技经济开发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自身发展的轨迹,探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通过科技、经济诸层面的比较研究,勾勒出大西南科技经济开发的新格局。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章加以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同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与手段;第二章:大西南区情概貌,简要介绍它的自然、科技、经济发展状况及比较优、劣势的分析;第三章:大西南的科技经济开发历史回溯,对建国前和建国后大西南开发进行纵向对比,揭示其开发滞后的根源所在;第四章:东盟科技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大西南开发的启示,剖析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诸多影响,探讨大西南开发的新走向;第五章:新时代大西南的开发战略,依据当今科技、经济发展动态及区域合作趋势,提出大西南开发的战略问题、开发重点;第六章:大西南科技经济开发新格局的构建。从大西南开发理论的借鉴入手,在纵、横两个层面勾勒出大西南开发新格局,以实现该区科技、经济资源的良性互动。通过研究,大西南的开发必须把握自身的内在因素,构建出适合于自己的开发格局,真正走出一条西南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其他文献
保罗·利科(PaulRicoeur,1913-)的现象学解释学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之外最重要的现代解释学理论,利科本人是除伽达默尔之外被中国学者介绍最多的解释学家。利科通过对隐喻这个最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哲学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前瞻性的思考,并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用于现实生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则是我们当前的执政理念,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厘清古今两种治国之道的传承关系及其差异性,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