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类持续不断地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将物种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区域,其中一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地在新地区定殖,成为对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当前,我国也面临着生物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面临着如下科学问题:(1)外来入侵物种及其首次发现记录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格局?(2)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哪些外部因素有关?(3)哪些入侵假说可以解释外来入侵动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4)怎样将入侵机制应用于生物入侵防控工作中?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不同科的分布格局,外来入侵物种的起源地及分布格局,外来入侵物种的首次发现记录,生物入侵风险区的划分,以及外来入侵动植物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外来入侵植物不同科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较高的省份往往为地理位置邻近的省份,如吉林和黑龙江、甘肃和青海等。说明尽管外来入侵物种的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其在分布上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来入侵植物不同科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某一科物种丰富度高的地区,其他科的物种丰富度普遍也较高。相同的环境和人为因素变量对菊科、豆科和禾本科外来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预测结果显示,所有预测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具有相同的方向和相似的大小,显示出了较高的空间分布一致性。(2)外来入侵物种的起源地及分布格局:起源于欧洲和亚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平均分布省份数较高,起源于南美洲的外来入侵动物物种平均分布的省份数较高。基于三种不同的入侵指数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格局有所不同。所有环境因素中,潜在蒸散量或实际蒸散量能较好地预测绝对和加权外来入侵物种丰富度,面积能较好地预测相对外来入侵物种丰富度。对于人为因素,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口数量解释了绝对或加权物种丰富度的更多变异,货运量或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更好地解释相对物种丰富度的变异。总的来说,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对入侵指数具有相同的预测能力。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表明,一组相同预测因子对外来入侵动植物种丰富度具有相似的预测效果,说明了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控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一致性,但对于绝对和相对物种丰富度,外来入侵动植物之间的空间分布一致性仍然存在。(3)外来入侵物种的首次发现记录:对于所有外来入侵物种,以及外来入侵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类群,首次发现记录数最多的省份均是台湾和广东,新疆的所有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动物和其他类群的外来入侵物种的首次发现记录相较于其他西部省份也较多。无意引进的方式逐渐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引进的主要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入侵动物,其首次发现记录的累积增长速率已经超过植物。与环境因素相比,人为因素,特别是游客数量这一因素与各个生物类群的有意或无意的物种首次发现记录的相关性更大,更进一步强调了人类活动在外来入侵物种引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生物入侵风险区的划分:对于外来入侵植物,入侵风险区分布格局基本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风险等级递减的趋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和云南的排名稳定靠前,所面临的入侵风险最大。吉林、甘肃、黑龙江、陕西、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和西藏的植物入侵风险综合排名稳定靠后,所面临的入侵风险较低。对于外来入侵动物,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和广西的排名稳定靠前,所面临的入侵风险最大。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黑龙江、吉林、青海和西藏的动物入侵风险排名稳定靠后,入侵风险较低。动物和植物的中入侵风险区主要处于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过渡地带。(5)外来入侵动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总体来看,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入侵崩溃假说,外来入侵动植物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外来入侵动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的作用,以及陆地生境中的外来入侵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呈现显著的正相互作用关系。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外来入侵动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相关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外来入侵植物对外来入侵动物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由此推测,外来入侵动植物之间普遍存在协同入侵作用,特别是外来入侵动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单向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也促进了外来入侵动植物的空间分布一致性格局的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加深了对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外来入侵动植物空间分布一致性的理解,同时也对入侵崩溃假说进行了验证。此外,首次发现记录的相关研究也为外来物种的引进途径管理明确了方向。生物入侵风险区的划分则有利于进一步制定地区专属防控政策。
其他文献
鉴于标准固结试验研究壁后注浆体固结特性的局限性,分析总结了现有固结装置的不足之处,设计发明的分段式有机玻璃柱-气压活塞式固结装置,能够实现20 cm的壁后注浆体厚度和不同地层排水条件的模拟;特制橡胶活塞能够有效解决组装过程中气体滞留问题,保证浆体各部分固结排水程度一致;加压系统最高可保证0.8 MPa固结压力的施加,压力精度达0.01 MPa;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自动采集浆体及地层内的孔压消散情况,准
<正>2018年8月,为顺应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发展需要,安州东辰国际学校在安昌河畔应运而生。作为一所新建校园,我校历史学科教育扎根绵州历史文化沃壤,围绕课程改革方向,依托历史学科国家课程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打造历史学科发展特色,提升历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一、搭建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
期刊
化工行业集团型企业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应构建一套统一、体系化、结构化的数据标准,实现集团内集中管控。将分散在集团内各化工企业中的主数据,按照物料、会计科目、银行、供应商、客户等方面数据制定出统一的规范编码体系,按照不同的业务分类交由相关的集团业务部门管理,形成虚拟的主数据管理组织。根据集团管理的实际要求,设计出主数据的增加、维护、使用、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和运维体系,最终实现主数据在化工行业的
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方面,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桥梁创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腐蚀失效是影响桥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发展有效的钢结构腐蚀防护技术对保障桥梁的安全服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总结了我国桥梁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钢结构桥梁的腐蚀防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图书营销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各出版机构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图书营销的态势也愈演愈烈,以抖音为代表的各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各出版机构竞相争夺的图书营销新阵地。短视频作为新媒体不断更新迭代的产物,对出版机构的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短视频强大的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拓宽了图书营销渠道,众多出版机构借力而为,着力打造短视频营销网络,纷纷建立自适应的新媒体平台营销账号,不断进
阐述变电检修中的危险点,存在的问题,应对的安全控制策略,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做好现场检测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检修操作安全。
首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物相组成和检测、结合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传统断裂力学,对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进行表征的内聚力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内聚力本构关系及参数获取方法,并对模拟仿真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在建筑钢结构表面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镀层,研究了镀液中Mn含量对镀层形貌、腐蚀失重和氧化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Mn含量浸镀液中基材表面浸镀层都是由δ相(FeZn10)、diffuse-Δ(破损δ相+锌)和粗大的ζ相(FeZn13)组成,且在相同的浸镀时间下三种镀层厚度没有显著差异;在Zn-0.5%Mn镀液中得到的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其次为Zn-1.3%Mn镀液中镀层,且都高于
经过实地调查、数据记录和样带拍摄,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设置119个样带,调查不同道路等级下行道树现状结构、景观配置及所属道路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带内的行道树隶属41种23科37属,常绿与落叶行道树种类比为1∶0.86,乡土与引种行道树种类比为1∶0.52;上层行道树重要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小叶榕、香樟、银杏、黄葛树、广玉兰,中下层行道树重要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天竺桂、紫叶李、紫薇、加那利海枣、木芙蓉
结合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针对0.6 m厚级配碎石上覆0.1 m厚沥青混凝土的新型基床表层结构(AC基床),开展试验车速在10~295 km/h范围的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路基面动应力、动位移、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速度随车速的变化规律,与邻近位置0.7 m厚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结构(GW基床)比较的基础上,系统评价基床结构的动力性能。试验表明:随车速提高,反映基床动力作用的动应力、动位